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23:38
共0个回答
然而,朱熹对此有所评述,认为程颐指出周敦颐过度强调“虚静”,导致有些偏离实际,于是提倡“主敬”以避免误解,避免陷入佛道的玄学。无论是“主静”还是“主敬”,这两种修行方式都强调精神层面的作用,本质上属于唯心主义的修养方法,它们超越了物质层面,着重于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主静”的修养方法C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从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把儒学作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的思想工具,在各朝各代的统治者纷纷利用儒学麻痹人民的思想,宋明理学作为统治思想,其目的是努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选C.
主静的修养方法中国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提出的一种修养方法。周敦颐认为人性原是善的,偏离中道便会成恶。周敦颐特别强调:“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在他看来,要想使善不转化成为恶,就要做到“中和”与“中节”。而要想达到“中和”的道德境界,必须在修养上坚持“主静”的原则。他说:“圣人定之以...
主静是什么意思?【词语】:主静【注音】:zhǔjìng【释义】:1.宋明理学家的道德修养方法。渊源于古代儒家(《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并参杂佛﹑道的寂静无为思想。"主静"一语首由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中提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他用未有天地以前的"无极"原来是"静"...
主静基本释义词语“主静”源自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乐记》中的理念,强调人之初性本静。宋明理学家将其发展为一种道德修养方法,融合了儒家的中正仁义原则以及佛、道两家的寂静无为思想。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主静”的概念,他认为圣人通过持守中正仁义,达到内心的平静,这是人之本性中固有的“...
如何做到修身克己1、主敬。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2、静坐。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3、早起。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4、读书不二。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5、读史...
静态思维修养把事物发展规律设计出来,让电子计算机等“人工智能”按照“被设计了的”思维过程运转,从而极大地扩大人的思维量。二是根据这种思维方法可能使思维僵化、死板、失去活力,所以,要自觉地把它和动态思维方法结合起来运用,这样才能做到以动为主,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实现事物发展的良性反馈原则。
日课十二条一、主静与专注</:在无事之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肃穆,如止水般宁静;面对事务时,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如同定鼎之镇。二、静坐养性</:每日清晨,定下一段静坐时光,感受内心深处的阳刚之气,修炼正念,沉淀生命之力。三、早起的魔力</:无论冬日寒霜,夏日酷暑,黎明即起,坚决告别慵懒,养成...
修生养性古人的修身养性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真正踏上修身养性的道路,逐步提升自我。因此,"静"和"忍"不仅是一种修养方法,更是修身养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它们是实现个人完善,迈向德行高境的关键要素。通过修炼静心和忍耐,古人寻找的是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坚韧,这是他们修身养性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主敬是什么意思敬的方法是畏谨不放纵。这种持敬的工夫,并非容易做到,需要优游函泳,不急迫,不懈怠地坚持下去。这种持敬的工夫并非是不闻不见不思的兀然端坐,而是要无事能安然,有事能应变。朱熹很强调敬的工夫,认为这是万善之本,是为学的纲领。其后,王守仁从“心即理”出发,解主敬为“只是主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