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23: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07:46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
我们都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去学习、去探究,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那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呢?我认为教学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数学有魅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生命之液在课堂中自由徜徉,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更精彩,让孩子们真正爱上数学学习!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爱上数学的前提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同时也应该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应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体罚等形式来对待学生,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是很脆弱的,需要老师精心的呵护,如果老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等于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连兴趣都没有,何从谈“爱”呢?因此,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尤其是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断鼓励学生,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既做学生的老师又做学生的朋友。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关爱着学生,在师生互爱的情况下,学生就会“爱屋及乌”爱上老师所任教的学科。
二、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如在教学“2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华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告诉我:5+8=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兔妈妈带小兔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兔妈妈让小兔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她认认真真的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兔”。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兔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兔子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顿有所悟,边笑边喊:“兔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也正是此时,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华给忘了。如此妙趣横生的数学内容,当然深深的吸引了学生。此外,还可以组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等活动,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力量,唤起学生对之产生深刻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要体现“趣味化”
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究其原因,大多是认为数学整天就是算、算、算……,非常枯燥、单调。我认为这不是数学本身的错,而应该归责于我们的教师的教学艺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上下功夫。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趣味性,能对学生产生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上课用语要鲜明活泼、形象生动,适时地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成语、格言等,使讲课富有情趣,课堂充满幽默感和笑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欢声笑语中建构知识。比如在校内的一节观摩课上,有一道应用题问:从甲地到乙地要用多长时间,一位学生误把5小时答成5时间。当堂教师没有板起脸孔批评指责学生,而是作了如下诙谐有趣的调节:“好,问题问用多长时间,答5时间。那如果问你有多重,答42重,合适吗?”在学生的哄堂大笑中,教师再作讲解和订正,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其次,要想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还需要使学习材料趣味化。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刚才听了你们的回答,我知道了百分数的应用很广泛。但你们知道吗?我们所学的成语跟百分数还有密切关系呢!你们能用百分数表示半途而废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很快就有了答案:“可以用50%表示。”接着再出示“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半壁江山”……,通过百分数与成语之间的变换,学生由新鲜、好奇而后有所发现,有所顿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前进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我们要立足新课程,积极思考,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愉快的从而让孩子真正爱上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