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4: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0 08:47
弃市,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其执行方式是在闹市处决犯人并将尸体暴露街头。这一制度起源于秦始皇时期。弃市的目的是通过在公众场合示众,起到警示民众的作用。然而,关于弃市的执行方式,近年来学界有新的研究,认为弃市并非斩刑,而是以绞刑实施。
这种刑罚在古代社会普遍执行,用以震慑民众,确保社会秩序。在唐朝时期,弃市制度仍然被沿用。其中,来俊臣作为一位著名的大酷吏,因罪被判处弃市。来俊臣被处死后,引发民众的广泛愤怒与快感,人们纷纷揭下他的肉,这一场景在《旧唐书·酷吏传》和《资治通鉴》中有详细的记载。
来俊臣的弃市场景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酷吏的痛恨,同时也体现了民众对不公正行为的集体愤怒。然而,这一行为在现代社会看来,无疑是野蛮和残忍的。它揭示了历史上的某些残酷与不公,也提醒着我们珍惜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弃市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显示,秦时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等,其中亦有弃市。至汉朝,汉承秦制,而略加简约,死刑常法只三种,其一即为弃市。弃市为常法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至隋,第一次将死刑常法定为斩、绞,无弃市。至此,弃市退出死刑常法,但仍然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