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4: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8:45
陈伯吹先生以一支红蓝铅笔为笔,投身社会,致力于教育与创作。1929年2月至1939年,他在上海幼稚师范学校任教,并主编《小学生》半月刊和《小朋友丛书》,用文学作品唤醒少年儿童的民族意识。1932年,面对日寇侵略,他创作了《华家的儿子》等小说,以“华儿”形象激励孩子们坚强抵抗。淞沪战后,陈伯吹担任儿童书局编辑部主任,主编多本儿童杂志,像安徒生一样,为儿童文学付出辛勤努力。1942年,他离开上海,到四川北碚担任教科书编审,继续为儿童教育贡献。
1945年,《小朋友》杂志复刊,陈伯吹全身心投入,直至抗战胜利后回归上海。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和教育工作,开设相关课程,为孩子们创作了《中国铁木儿》等作品,并积极参与青少年活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他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儿子陈佳洱,也培养了其他家族成员,如核物理学家陈汝惠和音乐指挥家陈佐湟,他们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
陈伯吹(1906年-1997年)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上海市宝山区(原江苏省宝山县)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他把毕业精力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翻译和理论研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宝贵遗产。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等。1983年创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至2007年已是第27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