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6: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0 02:56
高颎在《隋书·列传第六》中被赞誉为具有文武全才,深明世事。在获得朝廷重任后,他竭尽忠诚,积极举荐贤良之士,视国家为己任。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等都是他推荐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杰出人物,他们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名臣群体。高颎的功绩无数,执政长达二十年,赢得了朝野内外的广泛尊重,政绩显著,社会稳定。他的贡献使得隋朝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被誉为真正的宰相。然而,当他被冤杀后,天下人心中无不感到痛惜,至今仍有人为其鸣冤。高颎的奇策密谋以及对时政的改进,因其本人的低调,世人鲜有知晓。
唐朝的李世民曾评价高颎,认为他是隋代公正无私的宰相,对国家的安定至关重要。他的存在直接关系到隋朝的安危,尤其是在隋炀帝昏庸无道时期。李世民表示,他一直渴望能与高颎相见,但遗憾的是,未能如愿,只能在阅读其传记时感叹不已。
朱敬则进一步将高颎与历史上其他杰出的辅政大臣相提并论,如萧何、寇恂、葛亮、张昭等人,他们都以各自的才能和忠诚支持着君主,共同维持国家的稳定。高颎在隋文帝时期起到了关键的支柱作用,尽管他的命运起伏,但他始终被视为忠烈之士,为国家的兴衰付出巨大努力。
高颎(541—607年),一名敏,字昭玄。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东)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战略家、谋臣,隋代名相。自称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父高宾是上柱国独孤信的僚佐,官至刺史。为隋朝宰相执政近20年,后因反对废太子杨勇并得罪独孤皇后,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为民,不久后又免去齐国公爵位。隋炀帝时,被起用为太常卿。大业三年,见炀帝奢靡,甚为忧虑,有所议论,为人告发,与贺若弼同时被杀害。诸子遭到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