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08: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21:50
清代的“大内档案”储存在紫禁城的内阁大库中,作为国家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其内容包括诏令、奏章、朱谕等,是研究明清历史的珍贵资料。1898年,由于库房破损,档案需要修缮,但在八国联军入侵期间搁置,直到1909年才开始行动,部分档案被转移至文华殿,而被认为无用的则准备销毁。
罗振玉,作为清朝学部参事,意外发现这批即将被销毁的档案中包含有价值的历史文件,他通过张之洞的批准,将部分殿试卷保存于学部后楼,其余装入八千麻袋,移至国子监的敬一亭。随着辛亥*后成立的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这些麻袋中的档案随之转移,但在保管过程中,因工役们对档案的无知,导致许多珍贵文献流失。
在1918年,傅增湘任教育总长后,出于对宋版书的猜测,开始清理这批麻袋。鲁迅等人参与了搜寻,但档案的保护过程充满了混乱和失窃。档案的命运波折不断,多次被倒卖,直到1924年,罗振玉买下并部分编纂为《大库史料目录》。此后,档案几经易手,直到1958年国家档案局成立,才开始大规模清理,经过两次细致的清理,部分有价值的档案得以保存,其余的大部分废品则被销毁。
“八千麻袋”事件是指1921年-1929年期间,清代内阁八千麻袋档案整个转辗、拍卖、散失的事件。1921年春,北洋*财政困难,故将大部分档案分装八千麻袋,计15万斤,以4000银元卖给北京同懋增纸店造纸。清朝遗老罗振玉以高价购得部分档案。1924年,罗振玉因财力不支,将档案以16000银元转卖给前清驻日公使李盛铎,1929年李盛铎又将这部分档案以18000银元转卖给*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始得归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