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06: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15:10
蒙山历史上,有一座曾名为大庄严寺的寺院,它最初建于东魏时期。在北齐天保二年(551),高洋皇帝赐名“开化寺”,并开始依山开凿佛像,形成上、下两座石窟寺,统称“大庄严石窟二寺”。其中的“西山大佛”最初位于上寺之中,因其石窟而得名。
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大佛阁被建立,寺名改为“净明”寺。到了唐武德三年(620),李渊在晋阳任职时,再次恢复了开化寺的名称。显庆五年(660),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参观了开化寺和童子寺,对大佛赞叹不已,下令州官窦轨进行庄严装饰,并扩大佛像前的空间。武则天和李治回到长安后,皇帝内宫制作了两件华丽的袈裟,赠予大佛,袈裟上镶嵌的金银珠宝光彩夺目,吸引了无数信徒和民众的目光,一时成为并州的焦点。
尽管在唐武宗灭佛时期,大佛阁曾破败不堪,但大佛本身未受损伤。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投入大量人力财力,重修了大佛阁,规模巨大,可以容纳高达二百尺的大佛。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北平王刘智远又对佛阁进行了进一步的修缮。然而,元末寺阁毁于战火,佛像头部失落,只剩残砖破瓦和山石掩埋着佛像下部。到了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晋恭王朱棡仅修复了前寺院,改称为法华寺,西山大佛的辉煌历史也因此沉寂了近六百年。
蒙山历史中,从北齐到明清,这座寺庙经历了多次重修、扩建和游人瞻仰,碑刻记载了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除了部分碑刻被移至太原双塔寺保存,其余的碑刻都未曾外运,见证了这段漫长而丰富的历史变迁。
扩展资料
山东蒙山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蒙阴县南部,地处蒙山山脉北坡,南与平邑县、费县毗邻,东、西、北分别接本县垛庄、桃墟和联城等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0º 13′25"~120º 34′48";北纬35º 12′21"~36º 14′16"。蒙山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地质属太古界泰山群,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岩石以片麻岩为主,有花岗岩、砂岩,成土母质较为疏松。其环境质量很高,无污染情况。1999年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监测,景区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个,居全国之首,为有史以来测得的最高值,蒙山被誉为“天然氧仓”“超洁净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