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06: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02:28
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发病因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生活事件和环境: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受到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灾难性事件,或者持续的、累积的压力,如长期的人际关系紧张或内心的矛盾等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对其精神健康也有重要影响。不同的社会背景可能导致对同样事件的反应不同,心理刺激的强度也会有所差异。
个性和心理特质:个人的个性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生活态度和信念等,都是决定是否对心理刺激产生病态反应的关键因素。例如,有些人可能对亲人的去世有更强的心理承受力,而对某些职业的反感可能会转化为心理压力。
决定个体是否会在心理刺激下发病,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性,二是个人对这些刺激的态度和反应。即使面对同样的情境,由于个体差异,其心理反应可能会大相径庭。此外,一些看似无害的外界因素,如职业选择或经济变化,也可能因为个体的主观感受而成为心理刺激源。
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当某些个体突然遇到严重的、强烈的生活事件刺激以后,如亲人突然亡故、严重自然灾害等,个体承受不了超强刺激而表现出的一系列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关的精神症状,经过短时间的治疗后或心因消失以后,症状消失如常人,一般愈后良好不会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