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18: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08:44
农民的财产权益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法律原则,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坚实保障。宪法修正案在2004年的实施中明确指出,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容侵犯,进一步强化了对公民财产权的法律保护。然而,尽管法律理论上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农民的财产权益界定相对模糊,与城镇居民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模糊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领域:房屋产权和土地所有权。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一概念的不明确性。法律上对集体所有土地的表述缺乏清晰度,导致集体和农户之间的权利界限不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土地的流转进程。更为严重的是,这在农民遭遇拆迁或征地时,使得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因为他们的法定权益在实践中的保护并未得到充分落实。
征用一亩农用地,给农民补偿仅为几万元甚至数千元;一经出让,地方政府却可能获利数十倍乃至更多。如此悬殊“价差”,曾引发土地纠纷不断。农村土地制度关乎农村的根本稳定,也关乎中国的长远发展,其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底线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农民财产权益包括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也是农民权益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