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腔”存在什么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08: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14:13
在广播电视的发展中,特别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曲折,播音腔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当时的社会特点,对于直接面对广大听众的播音员来说,所播报的内容和形式格外谨慎,稳而不错成为了诸多播音员自我评判播音质量的要求。理论上播音创作可分为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但在60年代初,广播电视播音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得无稿播音、不要播错一个字等要求束缚住了播音员的再创作,明显的念稿痕迹和照本宣科的要求使得播音表达有些生硬和局限。随着各层级广播电视的兴盛和发展,中央台的播音成为了各级电视台、电台竞相效仿的对象,一种模式化的创作给播音腔的改革掺入了杂质,对于播音腔美感部分的欣赏和提高也就略显偏颇了。
播音腔的发展道路曲折而漫长,有进步也有问题,借用张颂老师的形容作为广播电视播音特色的播音腔,有其合理内核,也有某些杂质需要经过仔细辨别,这样就不会在倒掉洗澡水的同时,把小孩儿也扔出去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史》中关于1978年第11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对播音方向的要求是这样记载的:会议指出广播电视新闻的播出,最后是由播音员来完成的,播音员有好的传统,但有些过于适用的播音腔要改革,除发布政令、宣读重要报告、播送重要政治性文章,语调必须庄重外,一般来说播音员要像知心朋友同听众朋友谈话 [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一辈播音员们早已经开始对播音腔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肯定了正宗播音腔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独有特点,并且排斥千篇一腔、高高在上的播音语言形式,重视播音主持的本质说话,这对我们研究播音主持的本质以及播音腔的发展具有充足的历史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