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认识的人,了解的事》读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5:0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1:51
读后感之家:柴静《看见》读后感1000字
一个理科生距离记者梦有多远,我不知道,只记得报考时,老师告诉我,理科生没有资格报考记者这类专业。金融专业与记者专业的跨度有多大,我不清楚,只知道自己在思考金融风暴的迷途中,似乎触摸不到记者的专业知识。我就是这样一个怀揣记者梦的姑娘,起初或许是喜欢记者的光鲜,还一度为成为记者可以公费各地奔走窃喜,像剥竹笋那样一层层剥开记者的外皮露出里面鲜嫩的本质,我才真正懂得“记者”这两个字该如何写。
两天,这么短暂的时间,我像一头饥饿的牛犊迅速啃完了柴静的《看见》。这是一本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从她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满溢出来的书,也是她十年记者生涯的成长历程。反刍,细细咀嚼,里面的人物有妓女、杀人犯、自闭的孩子……他们纷纷跳出书本,向我诉说着另一种生活,一个距离我们大学生很远又很近的世界。非典时那口罩后面的无奈与恐惧,汶川地震中人们那凄惨的号叫,顿时化成鞭子在狠狠地抽打我的脊背,我没有哭喊只是默默流泪。《看见》让我看到了很多自己曾经忽视或者不曾看到的东西,我才发觉作为一位记者的责任有多重,作为一个感性的人心会有多痛。毕业时,老师曾好心地劝我:“记者有什么好的,很危险,你报道好的事件还可以,要是……”我很感激那位老师对我的关怀,年轻气盛的我却固执地认为冒险是那么刺激的事。看到柴静的经历,着实被她的机智勇敢折服,换做我真的可以那样沉着冷静吗?这个疑问现在的我不好回答,但依然抱着当初的那种情怀,想去调查报道,做一些冒险又有意义的事。
记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真实。柴静说,*往往就在毫末之间,把一杯水从桌子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准确地移动一毫米却要花上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力气,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她是那样执着地探寻*,而我曾面对*却在美化它,着实惭愧。第一次采访稿中我写到创业团队的成员“激动地抱在了一起”,这是我自己杜撰的,带着文艺女青年的气息,我觉得这样的叙述可以更加打动读者,可以感受到创业团队成员那如兄弟般的情谊,但后来我才觉得当初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现在的自己连一名校园记者都谈不上,至于今后能否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更是不可预知,但是我依然在奔向记者梦的路上。这不仅仅是自己对梦想的执念,更多的是我从《看见》里看到另一种生活带给我的冲击。我想,尽我所能带领大家去关注那些领域的人,给他们温暖和关怀,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也是一种梦想成为记者的人一直拥有的责任感。我一直在努力奔跑着,奔向那个清晰又模糊的远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1:52
百度难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1:51
读后感之家:柴静《看见》读后感1000字
一个理科生距离记者梦有多远,我不知道,只记得报考时,老师告诉我,理科生没有资格报考记者这类专业。金融专业与记者专业的跨度有多大,我不清楚,只知道自己在思考金融风暴的迷途中,似乎触摸不到记者的专业知识。我就是这样一个怀揣记者梦的姑娘,起初或许是喜欢记者的光鲜,还一度为成为记者可以公费各地奔走窃喜,像剥竹笋那样一层层剥开记者的外皮露出里面鲜嫩的本质,我才真正懂得“记者”这两个字该如何写。
两天,这么短暂的时间,我像一头饥饿的牛犊迅速啃完了柴静的《看见》。这是一本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从她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满溢出来的书,也是她十年记者生涯的成长历程。反刍,细细咀嚼,里面的人物有妓女、杀人犯、自闭的孩子……他们纷纷跳出书本,向我诉说着另一种生活,一个距离我们大学生很远又很近的世界。非典时那口罩后面的无奈与恐惧,汶川地震中人们那凄惨的号叫,顿时化成鞭子在狠狠地抽打我的脊背,我没有哭喊只是默默流泪。《看见》让我看到了很多自己曾经忽视或者不曾看到的东西,我才发觉作为一位记者的责任有多重,作为一个感性的人心会有多痛。毕业时,老师曾好心地劝我:“记者有什么好的,很危险,你报道好的事件还可以,要是……”我很感激那位老师对我的关怀,年轻气盛的我却固执地认为冒险是那么刺激的事。看到柴静的经历,着实被她的机智勇敢折服,换做我真的可以那样沉着冷静吗?这个疑问现在的我不好回答,但依然抱着当初的那种情怀,想去调查报道,做一些冒险又有意义的事。
记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真实。柴静说,*往往就在毫末之间,把一杯水从桌子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准确地移动一毫米却要花上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力气,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她是那样执着地探寻*,而我曾面对*却在美化它,着实惭愧。第一次采访稿中我写到创业团队的成员“激动地抱在了一起”,这是我自己杜撰的,带着文艺女青年的气息,我觉得这样的叙述可以更加打动读者,可以感受到创业团队成员那如兄弟般的情谊,但后来我才觉得当初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现在的自己连一名校园记者都谈不上,至于今后能否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更是不可预知,但是我依然在奔向记者梦的路上。这不仅仅是自己对梦想的执念,更多的是我从《看见》里看到另一种生活带给我的冲击。我想,尽我所能带领大家去关注那些领域的人,给他们温暖和关怀,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也是一种梦想成为记者的人一直拥有的责任感。我一直在努力奔跑着,奔向那个清晰又模糊的远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1:52
百度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