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2 02: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18:48
贾宝玉是礼教叛徒,这已是一干专家早已赋予他的不容讨论的
钦定标签。
确实,贾宝玉对于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素来缺乏敬意。他一
直以身为男子而遗憾,怀疑并否定传统父权社会的文化观念,无心仕途经济,骂当官的都是国贼禄蠹,连“文死谏武死战”的崇高感都剥夺净尽,骂他们是胡闹,沽名。
这要是在生活里,就叫公子病,叫不懂事,不上进。如果和礼教叛徒真能划等号,那么毫无疑问,薛蟠也是。
只不过薛蟠没有理论,他是实干家。他和贾宝玉一样不懂事,不上进,正经事一点干不来,邪僻魍魉却什么都热衷。
贾宝玉的“正经事”是仕途经济,薛蟠的“正经事”是家族生意,同样都不放在心上,一个亲近女儿,一个声色犬马;同样都讨厌和严肃的人物来往,却热衷结交优伶浪子之流;同样任性放诞,毫不在乎世俗的眼光。这两人的行为脾性其实一模一样,都浸染着叛逆或者叫不懂事的色彩。
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贾宝玉和薛蟠的“叛逆”同样都是有限度的,同样半截子革命,最后都坚守着人伦纲常的底线,没有半点儿逾越。
贾宝玉口头叛逆,但是对父母长辈,向来尊重有加,从不敢有丝毫冒犯,见了老子更像耗子见猫。而且,思想上也自觉画出清晰的红线。
宝黛初会时,贾宝玉给黛玉取字“颦颦”,还捏造出个出处《古今人物通考》,人家说他杜撰,他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多了,偏不许我杜撰?
这话里的意思呢,一是否定了许多文化典籍,一概认为杜撰;二是,他认为四书是靠谱的,并没有杜撰,也就是说,贾宝玉的叛逆,到四书止步。我们知道四书乃是早期儒家基本文献,也是传统思想文化的根基,贾宝玉对这个根基是确信不移的,这说明他所叛逆的,只是后代对这个根基的阐发,而不是儒家基本精神。从这个角度讲,他其实是儒家原教旨主义者,所反对者,修正主义耳。
另一,贾宝玉反对“文死谏”的理由是什么?“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帝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
他的逻辑非常清楚:朝廷必然圣明,是无可怀疑的;而死谏就是对圣君有怀疑,就是污蔑圣君。
所以你看,忠孝底线他坚定得很,贾政骂他将来会“弑父弑君”,还真是太不了解自己儿子了。
薛蟠同样,看上去混账,却不是凶恶残忍之徒,他对母亲妹妹,不知道有多好。一句话不小心得罪了,又是道歉,又是自责,请求原谅。可知人伦纲常,薛蟠非常重视。
第二十五回,王熙凤贾宝玉着了马道婆的妖术,犯起病来,众人手足无措,“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护卫家人,他比谁都上心。而且在朋友一伦上,薛蟠格外讲究,对朋友真诚、大度,得个鲜藕,也不忘喊贾宝玉分享;挨过柳湘莲打,可后来照样跟人家掏心掏肺的。出门一趟,回来就给家人亲戚一个个带了一大堆礼物,做人其实周到的很啦。
这两位,都同样摆出大闹一场的叛逆姿态,以冲锋的形象疾驰向坚厚的现实壁垒,然而刚出家门,就兜了一圈,然后施施然退回自己的壕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