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14: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13:27
扬州画派活跃的时期,从康熙二十二年到嘉庆四年,跨度一百一十六年,正值我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型的关键时期。清廷平定叛乱,统一疆域后,虽然军事胜利连连,社会经济逐渐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厂和作坊,商业都市兴盛,商业活动活跃。然而,这一时期*和阶级矛盾尖锐,以秘密形式进行斗争,土地兼并严重,*差距扩大。清廷贵族大量占有土地,*,贪污盛行,普通百姓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尽管表面上经济繁荣,乾隆年间仍频发水旱灾害,工人罢工和粮价飞涨。艺术家们如郑板桥,深感社会不公,通过他们的作品如《潍县竹枝词》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清廷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打压*,制造“*”,同时试图通过“博学鸿词科”笼络汉族知识阶层。扬州画派就生活在这个阶级悬殊、*激化、人民痛苦的时代,他们的艺术作品如《儒林外史》等,成为了对黑暗现实的有力批判。
在这个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被“理学”、“考据学”和八股文所束缚,艺术创作普遍模仿古风,缺乏创新。而扬州,作为官商资本和市民文化的交汇地,孕育了独特的艺术氛围。戴震和石涛等人的哲学和艺术主张,为扬州画派提供了突破传统束缚的土壤。他们的画风新颖,诗书画印俱佳,逐渐形成了广受欢迎的全国性艺术流派,尽管曾被保守派贬为“扬州八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革新精神得到了后世的赞赏和肯定。
扬州八家在康乾时期崛起,他们的艺术成就超越了地域和时代的*,成为了推动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故事证明,创新和突破传统的重要性,以及在困难时期的坚韧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扩展资料
“扬州画派”,即“扬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由于人数众多,故有“扬州画派”之称。其实,扬州画派诸家在艺术上面目各不相同,但也共同之处:首先,由于他们大多都出身于知识阶层,都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苦,故多借画抒发不平之气;其次,他们都注重艺术个性,讲求创新,强调写神,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画面主观感*彩强烈,并以书法笔意入画,注意诗书画的有机结合。这些使得他们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以标新立异的精神给画坛注入生机,并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