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09: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5:02
在19世纪70、80年代,法国诗坛出现了一股象征主义文学的热潮,继波德莱尔之后,保尔·魏尔兰、阿尔蒂尔·兰波、斯蒂凡·马拉美三位诗人的作品成为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魏尔兰主张诗歌首先应具备音乐性,选词要求模糊与精确相结合,追求一种弥漫渗透的气氛,其诗作亲切自然,韵律之美妙在象征主义诗人中独树一帜。
兰波则为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通过直觉和幻想创造事物之外的真实,其诗作以其瑰丽的色彩而著称,诗风诡谲绚烂,是象征主义诗歌中的精品。
相比之下,魏尔兰以亲切自然、音韵和谐见长,兰波则以奇特意象和梦幻色彩著称,兰波被超现实主义文学尊为鼻祖。
马拉美被誉为“象征主义之象征”,他是第一个将象征主义理论系统化的诗人,提出“纯诗”理论,认为诗是从无到有、超越经验的独立存在,是一种魔术,运用咒语来创造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绝对理念世界。
马拉美的理论具有神秘主义和唯美主义的色彩,其最著名的作品是写于1876年的《牧神的午后》,后来经音乐家德彪西为之谱曲而广为传播。
1885年以后,马拉美在巴黎的寓所举行一周一次的“星期二沙龙”,逐渐成为象征主义文学的中心,象征主义文学正式超越了法国一国的范围,成为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