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概念和条件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04: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2:25
在行政诉讼中,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而向人民*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通过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起诉是原告行使起诉权的单方诉讼行为。行政诉讼中的起诉有两种类型:l、直接向人民*起诉。
2.经复议后向人民*起诉。
(一)起诉的条件为防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滥用起诉权,同时也为便于监督人民*的受理工作,行政诉讼法对起诉设定了以下条件:l、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管辖。
(二)起诉与行政复议依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起诉与行政复议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复议是起诉的必经程序。
2.选择复议的处理(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既提起诉讼又申请复议的,由先受理的机关管辖;同时受理的,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选择。(2)当事人选择了复议,正处于行政复议过程中,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行政复议机关作出了行政复议决定或者逾期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时,当事人才可以向人民*提起行政诉讼。(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后,又经复议机关同意撤回复议申请,在法定起诉期限内可以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
3.在特殊的选择复议下,即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就不得向人民*提起行政诉讼时,当事人选择了行政复议,就丧失了起诉权;
4.法律明确规定,行政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为终局决定时,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不得向人民*提起诉讼。
(三)起诉与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关于保障权利人通过诉讼实现其请求权利的有效期限。当事人必须在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超过诉讼时效,即意味着当事人丧失了起诉权。诉讼时效设置的目的在于保障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两种诉讼时效。(1)经过复议向人民*起诉的一般时效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或者在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复议决定时自逾期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提起诉讼。如果其他法律另行规定了诉讼时效,按照这些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2)直接向人民*起诉的一般时效是,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提起诉讼。如果其他法律另行规定了诉讼时效,按照这些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提起诉讼,人民*应当依法受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限不受60日的*。(4)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也与前述规定相同。(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不予受理。此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天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决定。其中,有以下两种比较显然的情况:1)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2)因人身自由受到*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