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厄现象是什么现象,曾经发生过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3:0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45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等。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45
厄尔尼诺(El Nino),因为会给人类带来暴雨、洪涝、干旱、尘暴等重重灾害,这拗口又生疏的名词已经变得广为人知,引起了普遍关注。
20世纪末的几大灾害,如1998年中国长江全流域洪灾和1997年印度尼西亚有史以来最大的森林火灾的祸首就是厄尔尼诺。它像妖魔那样,可以让久旱的南美洲沙漠骤降暴雨,又会让利马外港海滩上的海鸟海兽相继夭折,使海水变色臭气熏天,这些残骸腐烂后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吹向*,给海港城市卡西俄的建筑物和汽车涂上一层黑色,因而当地人又把厄尔尼诺戏称“卡西俄漆匠”。那么,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它的成因又是怎样的?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能消减吗?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每隔几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海水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圣婴”的老家在南太平洋的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世界著名的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这里生产的鱼类曾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的1/5左右。但是每隔2~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由于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造成的海洋生物浩劫:鱼死鸟亡,海兽它迁,渔类大幅度减产。这种现象一般在圣诞节前后或稍后一两个月出现,因此秘鲁人称此为“厄尔尼诺”,即“圣婴”。除了秘鲁南海岸之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西南非洲、西澳大利亚等地的沿海发生,只是影响程度比较小一些,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南半球太平洋大范围内海水被风吹起,向西北方向流动,致使澳大利亚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洋面水位高出大约50厘米。当这种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海水就会向相反方向流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反方向流动的这一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暖流,其尽头为南美西海岸。受其影响,南美西海岸的冷水区变成了暖水区,该区域降水量也大大增加。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大范围内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海温的异常增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这一海气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冷热失去均衡,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
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可能与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大气环流变化和含盐量有关。更多的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有科学家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周期逐渐缩短(近百年来已有16次,199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频繁)这一点推断:厄尔尼诺现象同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加剧的全球变暖有直接关系。
厄尔尼诺发生的时间并不固定,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强度也不一样,1982-1983年那次较强,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最近一次(1997-1998 年)则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1997年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全球气候搅得一团糟,所到之处灾痕遍地:智利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连续的滂沱大雨把这个国家的沙漠变成了花儿盛开、河流湖泊纵横的草原;我国夏季的酷暑中心移至华北乃至东北,出现罕见的“南凉北热”异常现象;印度尼西亚由于雨季推迟,长期干旱,引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森林大火;东非暴雨频繁,洪水泛滥,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饱受洪灾之苦,相反南非等地却在经受干旱的煎熬,大部分粮食作物颗粒无收。
当然人们在猖獗的厄尔尼诺面前并非束手无策。各国海洋及气象局对引发世纪性灾难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都进行了及时的预报和预测,并对其形迹进行监测,不断发出最新研究报告,使有关国家和地区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
在深入探索厄尔尼诺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过程中,科学家又发现了与其性格相反的拉尼娜(La Nina)现象。有人称之为圣婴的*妹妹“女婴”。虽然威力不及厄尔尼诺,但也会给人类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拉尼娜现象也是每隔几年出现一次,是东太平洋沿着赤道酝酿出的不正常低温气流,导致气候异常。其发生频率比厄尔尼诺现象低,上一次较强的情况发生在1988-1989年。
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成为全球科学家的一个长期的课题。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全力以赴,研究这对臭名昭著的“姐妹”引起的种种神秘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科学家坚信,只要能研究出这些神秘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就能揭示出它们的活动规律,从而有效地对付它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45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等。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45
厄尔尼诺(El Nino),因为会给人类带来暴雨、洪涝、干旱、尘暴等重重灾害,这拗口又生疏的名词已经变得广为人知,引起了普遍关注。
20世纪末的几大灾害,如1998年中国长江全流域洪灾和1997年印度尼西亚有史以来最大的森林火灾的祸首就是厄尔尼诺。它像妖魔那样,可以让久旱的南美洲沙漠骤降暴雨,又会让利马外港海滩上的海鸟海兽相继夭折,使海水变色臭气熏天,这些残骸腐烂后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吹向*,给海港城市卡西俄的建筑物和汽车涂上一层黑色,因而当地人又把厄尔尼诺戏称“卡西俄漆匠”。那么,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它的成因又是怎样的?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能消减吗?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每隔几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海水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圣婴”的老家在南太平洋的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世界著名的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这里生产的鱼类曾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的1/5左右。但是每隔2~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由于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造成的海洋生物浩劫:鱼死鸟亡,海兽它迁,渔类大幅度减产。这种现象一般在圣诞节前后或稍后一两个月出现,因此秘鲁人称此为“厄尔尼诺”,即“圣婴”。除了秘鲁南海岸之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西南非洲、西澳大利亚等地的沿海发生,只是影响程度比较小一些,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南半球太平洋大范围内海水被风吹起,向西北方向流动,致使澳大利亚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洋面水位高出大约50厘米。当这种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海水就会向相反方向流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反方向流动的这一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暖流,其尽头为南美西海岸。受其影响,南美西海岸的冷水区变成了暖水区,该区域降水量也大大增加。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大范围内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海温的异常增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这一海气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冷热失去均衡,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
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可能与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大气环流变化和含盐量有关。更多的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有科学家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周期逐渐缩短(近百年来已有16次,199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频繁)这一点推断:厄尔尼诺现象同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加剧的全球变暖有直接关系。
厄尔尼诺发生的时间并不固定,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强度也不一样,1982-1983年那次较强,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最近一次(1997-1998 年)则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1997年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全球气候搅得一团糟,所到之处灾痕遍地:智利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连续的滂沱大雨把这个国家的沙漠变成了花儿盛开、河流湖泊纵横的草原;我国夏季的酷暑中心移至华北乃至东北,出现罕见的“南凉北热”异常现象;印度尼西亚由于雨季推迟,长期干旱,引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森林大火;东非暴雨频繁,洪水泛滥,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饱受洪灾之苦,相反南非等地却在经受干旱的煎熬,大部分粮食作物颗粒无收。
当然人们在猖獗的厄尔尼诺面前并非束手无策。各国海洋及气象局对引发世纪性灾难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都进行了及时的预报和预测,并对其形迹进行监测,不断发出最新研究报告,使有关国家和地区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
在深入探索厄尔尼诺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过程中,科学家又发现了与其性格相反的拉尼娜(La Nina)现象。有人称之为圣婴的*妹妹“女婴”。虽然威力不及厄尔尼诺,但也会给人类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拉尼娜现象也是每隔几年出现一次,是东太平洋沿着赤道酝酿出的不正常低温气流,导致气候异常。其发生频率比厄尔尼诺现象低,上一次较强的情况发生在1988-1989年。
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成为全球科学家的一个长期的课题。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全力以赴,研究这对臭名昭著的“姐妹”引起的种种神秘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科学家坚信,只要能研究出这些神秘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就能揭示出它们的活动规律,从而有效地对付它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45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等。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45
厄尔尼诺(El Nino),因为会给人类带来暴雨、洪涝、干旱、尘暴等重重灾害,这拗口又生疏的名词已经变得广为人知,引起了普遍关注。
20世纪末的几大灾害,如1998年中国长江全流域洪灾和1997年印度尼西亚有史以来最大的森林火灾的祸首就是厄尔尼诺。它像妖魔那样,可以让久旱的南美洲沙漠骤降暴雨,又会让利马外港海滩上的海鸟海兽相继夭折,使海水变色臭气熏天,这些残骸腐烂后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吹向*,给海港城市卡西俄的建筑物和汽车涂上一层黑色,因而当地人又把厄尔尼诺戏称“卡西俄漆匠”。那么,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它的成因又是怎样的?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能消减吗?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每隔几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海水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圣婴”的老家在南太平洋的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世界著名的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这里生产的鱼类曾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的1/5左右。但是每隔2~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由于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造成的海洋生物浩劫:鱼死鸟亡,海兽它迁,渔类大幅度减产。这种现象一般在圣诞节前后或稍后一两个月出现,因此秘鲁人称此为“厄尔尼诺”,即“圣婴”。除了秘鲁南海岸之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西南非洲、西澳大利亚等地的沿海发生,只是影响程度比较小一些,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南半球太平洋大范围内海水被风吹起,向西北方向流动,致使澳大利亚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洋面水位高出大约50厘米。当这种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海水就会向相反方向流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反方向流动的这一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暖流,其尽头为南美西海岸。受其影响,南美西海岸的冷水区变成了暖水区,该区域降水量也大大增加。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大范围内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海温的异常增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这一海气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冷热失去均衡,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
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可能与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大气环流变化和含盐量有关。更多的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有科学家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周期逐渐缩短(近百年来已有16次,199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频繁)这一点推断:厄尔尼诺现象同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加剧的全球变暖有直接关系。
厄尔尼诺发生的时间并不固定,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强度也不一样,1982-1983年那次较强,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最近一次(1997-1998 年)则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1997年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全球气候搅得一团糟,所到之处灾痕遍地:智利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连续的滂沱大雨把这个国家的沙漠变成了花儿盛开、河流湖泊纵横的草原;我国夏季的酷暑中心移至华北乃至东北,出现罕见的“南凉北热”异常现象;印度尼西亚由于雨季推迟,长期干旱,引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森林大火;东非暴雨频繁,洪水泛滥,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饱受洪灾之苦,相反南非等地却在经受干旱的煎熬,大部分粮食作物颗粒无收。
当然人们在猖獗的厄尔尼诺面前并非束手无策。各国海洋及气象局对引发世纪性灾难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都进行了及时的预报和预测,并对其形迹进行监测,不断发出最新研究报告,使有关国家和地区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
在深入探索厄尔尼诺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过程中,科学家又发现了与其性格相反的拉尼娜(La Nina)现象。有人称之为圣婴的*妹妹“女婴”。虽然威力不及厄尔尼诺,但也会给人类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拉尼娜现象也是每隔几年出现一次,是东太平洋沿着赤道酝酿出的不正常低温气流,导致气候异常。其发生频率比厄尔尼诺现象低,上一次较强的情况发生在1988-1989年。
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成为全球科学家的一个长期的课题。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全力以赴,研究这对臭名昭著的“姐妹”引起的种种神秘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科学家坚信,只要能研究出这些神秘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就能揭示出它们的活动规律,从而有效地对付它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45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等。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45
厄尔尼诺(El Nino),因为会给人类带来暴雨、洪涝、干旱、尘暴等重重灾害,这拗口又生疏的名词已经变得广为人知,引起了普遍关注。
20世纪末的几大灾害,如1998年中国长江全流域洪灾和1997年印度尼西亚有史以来最大的森林火灾的祸首就是厄尔尼诺。它像妖魔那样,可以让久旱的南美洲沙漠骤降暴雨,又会让利马外港海滩上的海鸟海兽相继夭折,使海水变色臭气熏天,这些残骸腐烂后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吹向*,给海港城市卡西俄的建筑物和汽车涂上一层黑色,因而当地人又把厄尔尼诺戏称“卡西俄漆匠”。那么,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它的成因又是怎样的?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能消减吗?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每隔几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海水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圣婴”的老家在南太平洋的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世界著名的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这里生产的鱼类曾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的1/5左右。但是每隔2~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由于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造成的海洋生物浩劫:鱼死鸟亡,海兽它迁,渔类大幅度减产。这种现象一般在圣诞节前后或稍后一两个月出现,因此秘鲁人称此为“厄尔尼诺”,即“圣婴”。除了秘鲁南海岸之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西南非洲、西澳大利亚等地的沿海发生,只是影响程度比较小一些,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南半球太平洋大范围内海水被风吹起,向西北方向流动,致使澳大利亚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洋面水位高出大约50厘米。当这种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海水就会向相反方向流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反方向流动的这一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暖流,其尽头为南美西海岸。受其影响,南美西海岸的冷水区变成了暖水区,该区域降水量也大大增加。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大范围内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海温的异常增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这一海气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冷热失去均衡,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
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可能与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大气环流变化和含盐量有关。更多的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有科学家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周期逐渐缩短(近百年来已有16次,199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频繁)这一点推断:厄尔尼诺现象同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加剧的全球变暖有直接关系。
厄尔尼诺发生的时间并不固定,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强度也不一样,1982-1983年那次较强,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最近一次(1997-1998 年)则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1997年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全球气候搅得一团糟,所到之处灾痕遍地:智利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连续的滂沱大雨把这个国家的沙漠变成了花儿盛开、河流湖泊纵横的草原;我国夏季的酷暑中心移至华北乃至东北,出现罕见的“南凉北热”异常现象;印度尼西亚由于雨季推迟,长期干旱,引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森林大火;东非暴雨频繁,洪水泛滥,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饱受洪灾之苦,相反南非等地却在经受干旱的煎熬,大部分粮食作物颗粒无收。
当然人们在猖獗的厄尔尼诺面前并非束手无策。各国海洋及气象局对引发世纪性灾难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都进行了及时的预报和预测,并对其形迹进行监测,不断发出最新研究报告,使有关国家和地区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
在深入探索厄尔尼诺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过程中,科学家又发现了与其性格相反的拉尼娜(La Nina)现象。有人称之为圣婴的*妹妹“女婴”。虽然威力不及厄尔尼诺,但也会给人类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拉尼娜现象也是每隔几年出现一次,是东太平洋沿着赤道酝酿出的不正常低温气流,导致气候异常。其发生频率比厄尔尼诺现象低,上一次较强的情况发生在1988-1989年。
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成为全球科学家的一个长期的课题。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全力以赴,研究这对臭名昭著的“姐妹”引起的种种神秘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科学家坚信,只要能研究出这些神秘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就能揭示出它们的活动规律,从而有效地对付它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45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等。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45
厄尔尼诺(El Nino),因为会给人类带来暴雨、洪涝、干旱、尘暴等重重灾害,这拗口又生疏的名词已经变得广为人知,引起了普遍关注。
20世纪末的几大灾害,如1998年中国长江全流域洪灾和1997年印度尼西亚有史以来最大的森林火灾的祸首就是厄尔尼诺。它像妖魔那样,可以让久旱的南美洲沙漠骤降暴雨,又会让利马外港海滩上的海鸟海兽相继夭折,使海水变色臭气熏天,这些残骸腐烂后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吹向*,给海港城市卡西俄的建筑物和汽车涂上一层黑色,因而当地人又把厄尔尼诺戏称“卡西俄漆匠”。那么,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它的成因又是怎样的?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能消减吗?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每隔几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海水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圣婴”的老家在南太平洋的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世界著名的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这里生产的鱼类曾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的1/5左右。但是每隔2~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由于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造成的海洋生物浩劫:鱼死鸟亡,海兽它迁,渔类大幅度减产。这种现象一般在圣诞节前后或稍后一两个月出现,因此秘鲁人称此为“厄尔尼诺”,即“圣婴”。除了秘鲁南海岸之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西南非洲、西澳大利亚等地的沿海发生,只是影响程度比较小一些,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南半球太平洋大范围内海水被风吹起,向西北方向流动,致使澳大利亚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洋面水位高出大约50厘米。当这种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海水就会向相反方向流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反方向流动的这一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暖流,其尽头为南美西海岸。受其影响,南美西海岸的冷水区变成了暖水区,该区域降水量也大大增加。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大范围内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海温的异常增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这一海气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冷热失去均衡,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
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可能与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大气环流变化和含盐量有关。更多的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有科学家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周期逐渐缩短(近百年来已有16次,199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频繁)这一点推断:厄尔尼诺现象同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加剧的全球变暖有直接关系。
厄尔尼诺发生的时间并不固定,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强度也不一样,1982-1983年那次较强,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最近一次(1997-1998 年)则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1997年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全球气候搅得一团糟,所到之处灾痕遍地:智利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连续的滂沱大雨把这个国家的沙漠变成了花儿盛开、河流湖泊纵横的草原;我国夏季的酷暑中心移至华北乃至东北,出现罕见的“南凉北热”异常现象;印度尼西亚由于雨季推迟,长期干旱,引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森林大火;东非暴雨频繁,洪水泛滥,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饱受洪灾之苦,相反南非等地却在经受干旱的煎熬,大部分粮食作物颗粒无收。
当然人们在猖獗的厄尔尼诺面前并非束手无策。各国海洋及气象局对引发世纪性灾难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都进行了及时的预报和预测,并对其形迹进行监测,不断发出最新研究报告,使有关国家和地区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
在深入探索厄尔尼诺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过程中,科学家又发现了与其性格相反的拉尼娜(La Nina)现象。有人称之为圣婴的*妹妹“女婴”。虽然威力不及厄尔尼诺,但也会给人类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拉尼娜现象也是每隔几年出现一次,是东太平洋沿着赤道酝酿出的不正常低温气流,导致气候异常。其发生频率比厄尔尼诺现象低,上一次较强的情况发生在1988-1989年。
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成为全球科学家的一个长期的课题。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全力以赴,研究这对臭名昭著的“姐妹”引起的种种神秘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科学家坚信,只要能研究出这些神秘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就能揭示出它们的活动规律,从而有效地对付它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45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等。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45
厄尔尼诺(El Nino),因为会给人类带来暴雨、洪涝、干旱、尘暴等重重灾害,这拗口又生疏的名词已经变得广为人知,引起了普遍关注。
20世纪末的几大灾害,如1998年中国长江全流域洪灾和1997年印度尼西亚有史以来最大的森林火灾的祸首就是厄尔尼诺。它像妖魔那样,可以让久旱的南美洲沙漠骤降暴雨,又会让利马外港海滩上的海鸟海兽相继夭折,使海水变色臭气熏天,这些残骸腐烂后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吹向*,给海港城市卡西俄的建筑物和汽车涂上一层黑色,因而当地人又把厄尔尼诺戏称“卡西俄漆匠”。那么,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它的成因又是怎样的?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能消减吗?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每隔几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海水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圣婴”的老家在南太平洋的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世界著名的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这里生产的鱼类曾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的1/5左右。但是每隔2~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由于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造成的海洋生物浩劫:鱼死鸟亡,海兽它迁,渔类大幅度减产。这种现象一般在圣诞节前后或稍后一两个月出现,因此秘鲁人称此为“厄尔尼诺”,即“圣婴”。除了秘鲁南海岸之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西南非洲、西澳大利亚等地的沿海发生,只是影响程度比较小一些,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南半球太平洋大范围内海水被风吹起,向西北方向流动,致使澳大利亚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洋面水位高出大约50厘米。当这种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海水就会向相反方向流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反方向流动的这一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暖流,其尽头为南美西海岸。受其影响,南美西海岸的冷水区变成了暖水区,该区域降水量也大大增加。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大范围内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海温的异常增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这一海气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冷热失去均衡,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
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可能与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大气环流变化和含盐量有关。更多的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有科学家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周期逐渐缩短(近百年来已有16次,199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频繁)这一点推断:厄尔尼诺现象同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加剧的全球变暖有直接关系。
厄尔尼诺发生的时间并不固定,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强度也不一样,1982-1983年那次较强,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最近一次(1997-1998 年)则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1997年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全球气候搅得一团糟,所到之处灾痕遍地:智利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连续的滂沱大雨把这个国家的沙漠变成了花儿盛开、河流湖泊纵横的草原;我国夏季的酷暑中心移至华北乃至东北,出现罕见的“南凉北热”异常现象;印度尼西亚由于雨季推迟,长期干旱,引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森林大火;东非暴雨频繁,洪水泛滥,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饱受洪灾之苦,相反南非等地却在经受干旱的煎熬,大部分粮食作物颗粒无收。
当然人们在猖獗的厄尔尼诺面前并非束手无策。各国海洋及气象局对引发世纪性灾难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都进行了及时的预报和预测,并对其形迹进行监测,不断发出最新研究报告,使有关国家和地区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
在深入探索厄尔尼诺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过程中,科学家又发现了与其性格相反的拉尼娜(La Nina)现象。有人称之为圣婴的*妹妹“女婴”。虽然威力不及厄尔尼诺,但也会给人类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拉尼娜现象也是每隔几年出现一次,是东太平洋沿着赤道酝酿出的不正常低温气流,导致气候异常。其发生频率比厄尔尼诺现象低,上一次较强的情况发生在1988-1989年。
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成为全球科学家的一个长期的课题。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全力以赴,研究这对臭名昭著的“姐妹”引起的种种神秘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科学家坚信,只要能研究出这些神秘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就能揭示出它们的活动规律,从而有效地对付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