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3:0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6:32
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水在低温下凝结为冰(一般在零度以下形成冰,如果水里杂质多的话零度也能结冰),或在相当高的高压的情况下也可形成温度很高的热冰。当水在低于0度以下的环境下就会形成冰。
自然界中的水 ,具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状态。液态的我们称之为水,气态的水叫水汽,固态的水称为冰。冰的熔化热是3.35×10^5J/kg。
扩展资料:
一、冰的融化
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体形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零摄氏度时,冰就会开始融化,变为液态水。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冰开始融化的时候,是以结晶内的一个水分子开始脱离结晶为契机,相关机制有助于弄清含水的蛋白质出现结构变化的机制。
如果用电灯等的强光照射,冰的内部就会融化,浮现出称为“冰花”的类似雪结晶的形状。来自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和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为了调查冰从内部开始融化的现象,利用计算机演算了由约1000个水分子形成的冰被加热时将发生什么变化。
冰的结晶是水分子呈六角形规则排列的结构。加热之后,首先是一个水分子从结晶脱离,开始自由运动,而这个水分子并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导致结晶出现歪曲。而结晶一旦出现歪曲,就会逐渐扩大,最终整个结晶分崩离析,变为液体形态。
二、冰的熔点
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0℃。0℃水冻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大约1/9(水体积最小时为4℃)。据观测,封闭条件下水冻结时,体积增加所产生的压强可达2500大气压。
冰的熔点与压强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在2200大气压以下,冰的熔点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30个大气压降低1摄氏度。
超过2200大气压后,冰的熔点随压力增加而升高:3530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17℃,6380大气压下为 0℃,16500大气压下为 60℃,而20670大气压下冰在76℃时才熔化,称为名副其实的“热冰”。
冰在0℃下密度为0.917 g/cm³,而水的密度正常为1.00g/cm³,所以冰会浮于水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7:50
自然界中的水 ,具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状态。液态的我们称之为水,气态的水叫水汽,固态的水称为冰。冰的熔化热是3.35×10^5J/kg。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水在低温下凝结为冰(一般在零度以下形成冰,如果水里杂质多的话零度也能结冰),或在相当高的高压的情况下也可形成温度很高的热冰。当水在低于0度以下的环境下就会形成冰。
天然冰中水分子的缔合是按六方晶系的规则排列起来的。所谓结晶格子,最简单的例子是紧密地堆砌的砖块,如果在这些砖块的中心处代之以一个假设的原子,便得到了一个结晶格子。冰的晶格为一个带顶锥的三棱柱体,六个角上的氧原子分别为相邻六个晶胞所共有。三个棱上氧原子各为三个相邻晶胞所共有,二个轴顶氧原子各为二个晶胞所共有,只有*一个氧原子算是该晶胞所独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9:25
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水在低温下凝结为冰(一般在零度以下形成冰,如果水里杂质多的话零度也能结冰),或在相当高的高压的情况下也可形成温度很高的热冰。当水在低于0度以下的环境下就会形成冰。
冰块厚度达到一百至一百五十英尺时,便起变化。晶状冰在冰川深处遭受到重大压力时,变为半可塑性,再受到地心引力,便开始流动。
目前,大多数冰川每天只移动一英寸或一两英尺(有些冰川全不移动),但也有打破记录的、移动速度惊人的冰川,它们有规律地向前冲行,所向披靡,一切东西都被它们冲毁带走。
扩展资料
覆冰的发展过程:
严冬或初春季节,当气温下降至-5℃~0℃,风速为5m/s~15m/s时,如遇大雾或毛毛雨,首先将在导线上形成雨凇,若气温升高,天气专情,雨凇则开始融化。
覆冰过程随温度升高而终止。若天气继续变冷气温下降,出现雨雪天气,冻雨或雪则在黏结强度很强的雨凇冰面上迅速增长,形成密度大于0.6g/cm3的较厚冰层。
若温度继续下降至-15℃~-8℃,原有的冰层外侧积覆雾凇。这种过程将导致导线表面形成雨凇—混合淞—雾凇混合冰层。若在这种过程中,天气变化,出现多次晴—冷天气,则融化加强了冰的密度,如此往复发展形成雾凇和雨凇交替重叠的混合冻结物,即混合淞。
导线覆冰首先在迎风面上生长,若风向不发生急剧变化,迎风面上覆冰厚度就会继续增加,当迎风面覆冰增加到一定厚度,其重量足以使导线扭转时,导线发生扭转现象,导线再扭转,覆冰就会继续增长变大,最终在导线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覆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11:16
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水分子间靠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非常“疏松”(低密度)的刚性结构。最邻近水分子的O—O 核间距为0.276nm,O—O—O键角约为109度,十分接近理想四面体的键角109 度28分。
但仅是相邻而不直接结合的各水分子的O一O 间距要大的多,最远的要达0.347nm。每个水分子都能缔合另外4 个水分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水分子的配位数为4。
扩展资料
冰的特性:
水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它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在4℃以上,液态水遵守一般热胀冷缩规律。4℃以下,原来水中呈线形分布的缩合分子中,出现一种像冰晶结构一样的似冰缔合分子,叫做"假冰晶体"。
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假冰晶体”的存在,降低了水的密度,这就是为什么水在4℃时密度最大,低于4℃密度又要减小的秘密。
冰的组成有三种:首先,冰处于水的融点时为冰水混合体,冰的体积和水的体积相互交融,这样就不会影响水的体积;
其次,水完全结为冰,但是水仍存在于冰的底部,一般结冰的湖面都有这种现象,这种水仍受到冰的压力,体积不会被冰变化;
最后,降水过程在陆地上形成冰川,这种冰是我们要接下来讨论的,对于这种冰,水的体积的增量完全等于冰的融化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13:24
自然界中的水 ,具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状态。液态的我们称之为水,气态的水叫水汽,固态的水称为冰。当水降温或加压到一定条件时会变成冰。
水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它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在4℃以上,液态水遵守一般热胀冷缩规律。4℃以下,原来水中呈线形分布的缩合分子中,出现一种象冰晶结构一样的似冰缔合分子,叫做"假冰晶体"。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假冰晶体”的存在,降低了水的密度,这就是为什么水在4℃时密度最大,低于4℃密度又要减小的秘密。
到目前为止,已经能够在实验室里制造出八种冰的晶体。但只有天然冰能在自然条件下存在,其它都是高压冰,在自然界不易存在。
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水分子间靠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非常"疏松"(低密度)的刚性结构(图2-3)。最邻近水分子的O-O 核间距为0.276nm,O-O-O键角约为109度,十分接近理想四面体的键角109 度28分。但仅是相邻而不直接结合的各水分子的O一O 间距要大的多,最远的要达0.347nm。每个水分子都能缔合另外4 个水分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水分子的配位数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