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史是指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3:1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9:08
展开1全部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前四史四本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唐朝颜师古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9:08
前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讫于汉武帝,历时三千余年。所述史事,详于战国、秦、汉。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班固《汉书》纪传体西汉断代史。共一百篇,其中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
范晔《后汉书》纪传体东汉断代史。共一百二十卷,包括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纪、传为南朝宋范晔撰。志为晋司马彪撰,一般称《续汉志》。
陈寿《三国志》记述魏蜀吴三国历史、基本属于纪传体的史书。含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9:09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楼主发错区了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9:09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9:10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讫于汉武帝,历时三千余年。所述史事,详于战国、秦、汉。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班固《汉书》纪传体西汉断代史。共一百篇,其中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
范晔《后汉书》纪传体东汉断代史。共一百二十卷,包括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纪、传为南朝宋范晔撰。志为晋司马彪撰,一般称《续汉志》。
陈寿《三国志》记述魏蜀吴三国历史、基本属于纪传体的史书。含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陈寿是晋代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
后汉书
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这部*载了整个东汉(自光武帝刘秀至献帝刘协)近二百年的历史。在整个《后汉书》中,范晔所撰的“纪”、“传”当然是最主要的部分。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生于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他曾任宋武帝之子、彭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因为触怒了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他郁郁不得志,于是发奋编写《后汉书》。在刘义康和宋文帝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范晔受到牵连,于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名被杀。范晔是很有才华的史学家,他在各家《后汉书》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删繁补略,自定体例,订伪考异,写成了《后汉书》。这部书具有简明周详的特点,因而能拔起于众家之后。从思想上看,《后汉书》对东汉流行的谶纬迷信持批判态度,对东汉后期豪强专权下的黑暗*也有所揭露。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比较注重道德品质。在体例上,《后汉书》把东汉一代在位时间短、事迹不多的殇、冲、质三帝附在其他帝纪后面,又开创了给皇后增作本纪的先例。这既反映了他对君权的尊崇,又反映出东汉一代皇后在*地位上的日益强化。另外,《史记》、《汉书》中已经有了“类传”,即把同一类的人物放在一起作传;《后汉书》在这方面新创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等。其中《党锢传》、《宦者传》反映了东汉封建*的重要特点。在《儒林传》之外新立《文苑传》,表明文学和经学开始分家。至于《列女传》,又在纪传体史书中开创了为妇女立传的先例。著名的汉末女诗人蔡文姬就收在这个传中。在文学价值方面,《后汉书》的“论”、“赞”是值得称道的。作者自认为是“精意深旨”,后人更推崇它有“奇情壮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