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鸟类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6:1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3:45
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认为,鸟类是由恐龙演化来的已经不成问题。
现在成问题的是,鸟类究竟是由哪种恐龙演化而来的。
中华龙鸟从其公诸于世起便成了古生物学界的明星,并再度引发了有关
鸟类起源的激烈争论。中华龙鸟头颈部和尾部的“毛状构造”引起了有关它
的分类地位的争论。不少古生物学家认为,中华龙鸟的发现,对鸟类起源于
小型兽脚类恐龙学说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图为陈丕基所得到的中华龙鸟标本
及复原图。 图片引自《2000科学发展报告》
中华龙鸟等重要化石的发现,为解决世界上争论已久、悬而未决的鸟类
起源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震撼了整个国际古生物学界。近来,“辽宁古
盗鸟”的“发现”,也同样震撼了整个国际古生物学界。不过,后者的“发
现”与前者的发现截然不同,在“盗鸟”的背后存在着盗名之嫌。在这个时
候,笔者采访了季强博士,请他发表看法。
中华龙鸟之争尘埃落定
当笔者问及中华龙鸟之争现在还存在不存在时,季强自信地说:“中华
龙鸟经过4年多的激烈争论之后,现在已画上了*的句号。我对中华龙鸟
的命名及其看法,已经无可非议。首先,名称确定为‘中华龙鸟’,这是谁
也更改不了的;其次,中华龙鸟是从龙到鸟的过渡类型,似龙似鸟正是它的
可贵之处;再次,它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长有原始羽毛的恐龙;还有叉骨和
脚趾等方面的独特特征,也是很难得的。我开始命名时,就考虑到了这些特
征。拉丁文名称为‘中国长羽毛的恐龙’。”
季强博士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科技人员告诉笔者:自从发现了中华龙鸟
等化石之后,地质博物馆就门庭若市。大量的外国科学家前来参观访问,几
十人组成的代表团一个接着一个,当今鸟类研究的两派“掌门人”、古生物
学界的世界高手都来了。这些人各有意图,有的既感兴趣而又抱着怀疑的态
度,不太相信中国有这种能改变教科书的发现;有的是来见识中国的重大发
现。总之是来者不拒,他们愿意与各国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
那末,举世瞩目的中华龙鸟化石究竟有多少块呢?季强透露:中国地质
博物馆保存3块,南京地质古生物所保存2块,一共5块。其中有两块是非
常珍贵的,它们同为一只中华龙鸟化石的阳、阴模。中华龙鸟化石阴模是季
强博士发现并命名的。在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陈丕基得到第一块化石之后,
1996年8月,一位农民将找到的中华龙鸟化石阴模卖给了中国地质博物
馆。季强当时对那位农民说:“我们不能做买卖。你可以捐献给国家,国家
给你发奖金。”于是,季强代表博物馆收下了化石,并发给那位农民6000
元人民币的奖金。笔者问:如果现在有人开价买这块化石,值多少钱?季强
说这是国宝,一千万也不会卖,而这块化石的科学意义是无法估价的。
鸟类演化过程正在研究
到目前为止,在辽西地区已经发现了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鸟、北
票龙等覆盖有毛状构造的恐龙。
左图为今年2月在辽西新发现的长“羽毛”的奔龙化石。
右图为中国地质博物馆所得到的中华龙鸟阴模标本。
既然中华龙鸟等化石的发现与命名已成定局,那末,中华龙鸟在鸟类进
化中扮演什么角色?恐龙如何演化成鸟类?这是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笔者请季强博士作一个简要而又系统的回答。他说:目前发现的化石表
明,恐龙演变成鸟类有一个过程。在1.4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最早是
不长羽毛的华夏龙,接着是第一个长有羽毛的中华龙鸟。以后依次为:长有
5至6厘米长原始羽毛的北票龙,翅膀上长有飞行羽毛、尾巴上长有羽毛的
尾羽鸟、中国鸟龙(属奔龙),翅膀略短于后腿的原始祖鸟,翅膀与后腿等
长、飞行羽毛不对称且长着光滑牙齿的始祖鸟,尾巴缩短形成尾综骨、飞行
羽毛超过身体、没有牙齿但有角质喙的孔子鸟,类似孔子鸟的长城鸟。中华
龙鸟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紧接着华夏龙之后第一个长有原始羽毛的似龙似
鸟的生物,是鸟类的始祖。尾羽鸟是最早长有飞行羽毛的生物,是目前发现
的最古老的鸟。始祖鸟会滑翔,但不会飞行。孔子鸟以后的鸟类才会飞行。
由于鸟类与恐龙的关系太密切,我们很难在鸟类与恐龙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
线。
季强谈到上述恐龙演化成鸟类的一系列化石时说:“除了孔子鸟、北票
龙、中国鸟龙为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发现之外,其他均为中国地质博
物馆所发现。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科研人员还先后发现了原始鸟类、鱼类、两
栖类、龟鳖类、蜥蜴类、鹦鹉嘴龙类、原始哺乳类和翼龙化石等等,这些化
石是研究地层、古生物的难得的实物证据。目前,中华龙鸟等化石的研究工
作已告一段落,我们正在进行的新的研究课题是:鸟类是哪种食肉性恐龙演
化而成的?”
笔者注意到,在季强这位具有独创精神的科学家身上,一定有不可多得
的新闻材料。于是再三问他,他不得不说在今年晚些时候,等他的论文在国
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后,再向媒体公布,假如现在就公布,会影响其在国
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后来,季强经不起笔者的纠缠,告诉笔者:鸟
类是由哪种恐龙演化而成的,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研究所周忠和博士为代表的观点,认为鸟类是由树上生活的恐龙演化而成的。
另一种是他本人的观点,认为鸟类是由陆地上奔跑的小型食肉性恐龙演化而
成的。据地质博物馆目前掌握的最新资料来看,最接近鸟类的是一种小型奔
龙。他说他不知道哪种恐龙是树上生活的恐龙。他注意到要找生物进化的祖
先,应先找其近祖而不是远祖。今年2月发现奔龙化石后,他经过认真研究
得出了上述观点。
“辽宁古盗鸟”*中有*
近来,一件由恐龙和鸟的化石拼接而成的人工产品——“辽宁古盗鸟”
标本,在国际古生物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中国*和港台地区的新闻界的报
道则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出现报道失实、以讹传讹的现象。为了还事实真面
目,以正视听,季强博士撰写了《“辽宁古盗鸟”事件的始末与*》一文,
将事实的全过程及秘闻在有关媒体上公布。他说,有些年轻科学家急于表现
自己,先卷入*,后又进行打假,戳穿所谓“古盗鸟”*。其实,*
中还有*,一般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是了。
季强博士告诉笔者:“辽宁古盗鸟”由三部分拼接而成:一个孔子鸟的
身体、一个爬行类的头部和一条恐龙的尾巴。去年11月,美国《国家地理》
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霸王龙长羽毛了吗?》的文章,认为“古盗鸟”是连
接恐龙和鸟类的“缺失环节”,为鸟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最为直接的依据。
有报道说,是从事古生物研究的某青年科学家指出了“古盗鸟”为假化石,
纠正了《国家地理》杂志的错误。
事实上,这位青年科学家正是参与了“古盗鸟”化石的中美合作项目研
究,双方商定于1999年10月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地理学会总部专门为此
“重大发现”召开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并将此消息刊登在《国家地理》杂志
上。另一方面,美中科学家加紧撰写学术论文,并将论文投送英国《自然》
杂志(该青年科学家为论文第四作者)。然而,从英国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
《自然》杂志拒绝发表他们的学术论文,原因很简单,就是在论文评审过程
中,有两位专家发现该化石标本是拼凑而成的。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有些人
既然已深深地卷入了“古盗鸟”*,怎么又成为戳穿“古盗鸟”*的人
呢?
谈到这里,笔者禁不住插话:“你揭穿*中的*,不怕人家打官司
告你吗?”季强回答说:“国际合作项目、新闻发布会和学术刊物均有据可
查,外国专家也将事件经过告诉了我,我已经做好了足够的思想准备。我敢
于挺身而出,用真名实姓在媒介上揭开*,正是为了维护科学的尊严。”
季强博士还告诉笔者:早在1998年6月,辽宁锦州的一位化石贩子
想将假化石卖给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陈丕基研究员。陈丕基观察后,认
定这是一块假化石标本,断然拒绝了那位化石贩子。当他经过观察发现为人
工做假化石标本时,就拍下了照片。季强说,“今年6月,陈丕基研究员还
向我展示了当时拍摄的‘古盗鸟’化石标本照片。我将其与美国《国家地理》
杂志上刊登的图片进行对比验证,证明就是走私到美国的‘辽宁古盗鸟’化
石标本。因此,真正发现 ‘古盗鸟’假化石的是陈丕基研究员。”
1999年2月,该化石走私到美国,在“图桑矿物和化石交易会”上
被美国犹他州布兰丁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花8万美元买去收藏了。近年在
鸟类的起源问题上,中国和加拿大有发言权,美国没有发言权。得到了“古
盗鸟”化石标本之后,美方如获至宝。1999年3月,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发函给季强博士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弥曼院士、邱铸鼎研
究员,邀请美中科学家合作研究该化石。由于季强对化石的处理意见不符合
美方的利益,因而就不再找他了,而单方面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接
触。季强说:“以美方为主来进行研究,说穿了是一场交易。我认为原则归
原则,交易归交易。”
季强指出:当前商业交易卷入了科学研究,化石造假和走私贩卖对科学
研究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3:46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胳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这只是大概的分类,根据恐龙骨胳化石的复原情况,我们发现,其实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状更是无奇不有。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陆上爬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3:46
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变温,不是哺乳动物
鸟类属于哺乳动物,恒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3:47
鸟类属于哺乳动物,那位回答者,不能这么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