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的看待鸦片战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6: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8:06
与钢铁、粮食等其他贸易不同,在19世纪的中国,鸦片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道德问题。它是一种让人上瘾的*,也是一种药品,更是一种象征身份与地位的嗜好,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又与之直接相关。1881年,李鸿章曾致信英国禁烟协会:“中国从道德的立场看待这个问题,而英国是从财政的角度来看。”蓝诗玲说:“从林则徐烧了两万盒鸦片开始,战争就已经不可避免了。”对英国人来说,这笔损失的钱必须要追回,而鸦片的象征性则“把战争和情感化”,这也是中国人对这场战争难以忘怀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通常被书写为非黑即白,战争的历史尤其如此。殊不知,在战争之初甚至战争进行时,有许多中国人帮助英国人开船、准备物资、做翻译、当特务,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如宁波等地。
20世纪,亚洲诸国均不同程度地遭到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仅以鸦片为例,在印度种植,在中国内地出售,同时波及新加坡等其他国家和地区,香港也因为鸦片而改变了命运。但相较而言,以鸦片战争之名发起“牢记国耻”的历史教育则更具有中国特色。
这样迥异的历史观根植于各国不同的*经济条件和历史教育,即使是共同的一段历史也有多样化解读的可能。“历史不是科学,只有19世纪的人才认为历史是客观的,实际上,历史太主观了。”
与此同时,时间也会改变人们对历史的看法。翻阅清末到现在各个版本的教科书之后,蓝诗玲发现,从1920年代开始,中国教科书当中对鸦片战争的提法出现了变化。在那之前,鸦片战争只是清*诸多问题中的一个,和新疆平叛、太平天国内乱等量齐观,而中国人谈论鸦片战争会带有更多的自我批评的色彩;在那之后,情况大不一样,鸦片战争一跃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时中国社会的所有问题亦被统统归咎于帝国主义。
看历史要用一个比较全面的视角。不能只研究对外战争,同时也要研究国内战争,并不是所有的中国问题都来自外国人,也有一些来自中国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