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3:3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8 00:41
8月13日,江门市政协副主席李旭带领调研组到开平市开展“推动打造侨乡影视基地建设”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开平市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推动影视业发展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开平市领导陈靖、黄继烨陪同调研。
调研时,当看到赤坎镇的影视城与东边久负盛名的骑楼式古建筑群巧妙地融合成一体时,调研组纷纷感叹:“影视城充分展示了历史名城的独特魅力,丰富了‘欧陆风情街’的建筑文化和历史内涵,使这座古镇更具有迷人的风采。”
“要加快赤坎古镇等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影视基地。”开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靖在调研时透露,下一步,开平市将认真做好影视文化产业的资源整合和具体发展的工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1:49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提高有效文化需求
案例介绍[注
之一:北京市的国营、民营企业同台竞争,多元主体优势互补,盘活了文化资源。
1993年,在北京市*和市宣传部的关心下,民营企业家钱程与*乐团签约,出资45万元承包了北京音乐厅。承包方除保证中国交响乐团演出场地之外,主要以出租场地、承办国内外演出为经营方向。96年起,北京音乐厅向社会承诺:"我们天天要有音乐会,是真正的365音乐厅。"音乐厅自承包以来,既把握住先进文化、高雅文化、民族文化的大方向,又大胆探索演出市场规律,充分挖掘国际国内文化资源的潜力,力争最佳的投入产出效果。94年3月至同年底,音乐厅共演出162场,演出收入达50.5万元;95年演出248场,演出收入209万元;98年演出猛增至581场,演出收入高达700万元;99年提高了演出节目的档次与品位,共演出488场,演出收入850万元;现音乐厅与承包前年均演出60场相比,演出场次与演出收入呈几何级上升。音乐厅的承包者的经营策略是:一是广开投资渠道,分摊投资风险。经纪人、其他经营者都可参与音乐厅经营,音乐厅主要致力于品牌设计与收取场租费,二是在演出市场参与演出节目的竞争,投资于创新性剧目设计,如连续推出的《中国唐代名篇音乐朗诵会》等优秀节目,各界观众蜂拥而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亲临观看。2000年,北京市*与民营企业家钱程签约,同意他以自然人身份,承包由*投资上亿元的北京市标志性文化建筑--中山音乐堂。钱程坦言:"我做的一切是音乐厅原来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民营企业家和民营资本在激活文化市场方面发挥出的独特作用,使文化资源的功能得以复位。
长期以来,一个城市有影响的大型文化设施,总是抓在*文化部门手里,主要是*部门担心这类文化设施的经营权一旦落入旁手,很难保证它的社会效益。但这种垄断式的经营往往缺乏开拓市场的*,忽视投资回报。北京市敢于突破禁区,以个体承包方式吸引民营资本经营大型文化设施,多元所有制主体同台竞争、优势互补,为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启迪: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适合多元经营主体介入,让社会和市场在优化配置文化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环境。
之二:广州市的*工具以需求为导向做活主流新闻,突显服务功能,寻找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经营体现了一种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一、做活主流新闻。新闻媒体必须将党和国家的意旨体现为主流意识形态。《广州日报》作为一份党报概不能外,但报业的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报业的立足点在市场,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为了找到*导向与市场基础的最佳结合点,经营者充分利用*和企业的两种资源,形成了以主流新闻打市场的经营特色。报社从全国各地吸引优秀人才,建立了一支高效的新闻队伍,他们追踪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以最权威的新闻来源和最快捷的传播方式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此外,报社还根据市场的特点,以丰富多彩的版面设计来吸引读者。特别是"即拼新闻版",将消息和独家采访拼成醒目的新闻版块发表,引起强烈反响。由于注重新闻的即时性、准确性和吸引力,使《广州日报》的新闻版成为该报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和最大的市场卖点。
二、突显服务功能。报纸不但是*载体,更是服务工具,为了拓宽市场,集团千方百计地作好读者的服务工作,他们在珠江三角洲建立了150多家连锁店,这些连锁店除收订、零售报纸外,还销售各类书刊和文化用品,甚至还经营便民百货,以满足客户的各类需求。各连锁店还实现了计算机网络,使订报售报、广告服务等业务运转速度大大加快。为了让读者在早餐桌上看到《广州日报》,公司还自办发行,添置了130多辆运输车,每天在方圆300公里的广东省境内和两广交界地区密集穿梭,将报纸及时送至每一层楼的读者手中。报社还将潜在的读者按住宅、地区分片做调查,有的放矢,制定出将潜在读者转化为常年订户的实施计划。据《广州日报》的一项调查,报纸自费订阅者已占到总订阅户数的81.4%,表明党报已一改昔日指令性订阅的旧面貌,进入了良性的市场运转轨道。96年,中国*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广州成立,99年总资产达33亿元,报刊收入由91年1.22亿上升到18亿元,广告收入从91年3.96亿元上升到9.72亿元,99年上缴税收1.53亿元,成为广州市的纳税大户,集团还拓展了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拥有多种所有制合资的多家企业实体,成为中国报业界的巨人。
之三:深圳市的文化资源和企业家的有机结合、企业资本和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的制度创新,为文化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深圳华侨城集团是一个拥有70余家合资、控股和参资企业,以家电、电子、文化、旅游、房地产开发为主导产业的控股企业集团。99年集团总资产达238亿元,净资产达101.8亿元,销售收入158亿元。集团将文化软资源、资金、技术和旅游概念紧密结合,以资本形式投入市场营运,形成集人造主题公园、演艺业和相关产业开发为一体的文化服务经营实体。10年中,集团用于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共25亿元,其中对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主题公园投入约13亿元,10年中华侨文化旅游度假区接待中外游客60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60多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并创造了一个1:8的锦绣中华效应,即游客平均每在华侨度假村消费1元,社会相应地在深圳市区连带消费8元,以主题公园为中心,产业还配套经营各类星级宾馆,开发了具有文化特色的"皮皮王"系旅游产品,并控股深圳航空公司,创办了旅游教育产业--暨南大学中旅学院,成为一块"立足国内,辅射海外"的世界区域性文化旅游的著名品牌。
华侨城集团的成功归功于企业决策层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企业制度的创新,华侨城集团决策层利用了世界、中国的文化资源、给自己营造了一个成长空间,并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不断发现、引入和整合新的生产要素,灵活机动的开拓新市场。集团的《华侨城集团宪章》以未来10年为时间跨度,以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为宏观背景,以制度创新为主题,确定了集团未来发展的一些重大战略选择和改革的基本思路,如"内部产权*",旨在通过企业内部的产权多元化,从根本上解决集团下属各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问题;如"分享经济",突出了以智力劳动为特征的经营性文化生产的价值;如"经营者选拔考核市场化、外部化"和"经营者选拔的连带责任机制"等,可以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经营者发生更迭时,确保后继者的延续性和创造性。此外,《宪章》拟定的一系列超前性的企业价值理念如:"知识就是优势,创新就是未来"等,也为文化旅游产业在新世纪的持续发展打开了广阔的上升空间。
之四:魔术大师商业魔法大揭秘,大卫中国行酬金是多少?
据2002年7月30日CCTV经济半小时报道:大卫·科波菲尔曾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本时代的魔术巨人",而他高超的商业运作技巧同他梦幻般的表演一样,让人叹服。他能把自由女神像变得无影无踪,能让观众当场消失,能穿越长城城墙,同时也能变来无穷的商机。
大卫平均每年在全球的演出超过了500场,他拥有了自己的专业制作队伍,在世界各地都有雇员。魔术上的巨大成功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根据2001年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统计,大卫一年的收入为6000万美元,在世界娱乐名人排行榜中名列第五。
大卫此前在深圳和广州的演出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票房成绩。在上海,7场演出的门票已提前售出了80%,而最高票价现在已被炒到了2400元。大卫在上海的票房收入目前已经达到1300万元。
早期大卫起步时,尤其是变飞机,变自由女神像消失,大部分费用应该都是由电视台来出,大卫享有的就是影碟版权。但是伴随着电视演出的广告收益和其他一些收入,都完完全全是电视台来分的。大卫羽毛渐渐丰满以后,更多的是这种现场表演,那纯粹是他自己企业的收入,与电视没有太多关系。其实是有一个商业体系在支撑着大卫。美国这种商业体系,本身在魔术以外已是非常的健全。比如说魔术师协会、魔术商店、魔术展览、魔术比赛,还有一些交流等等,这已经成了系统。在魔术界里专业分工很细,它们的不断创新也源源不断地给大卫提供创新的基础。就像生物链一样,大卫的链不断地变粗、变多,别人不断地供血,整个产业的链就变得很好。
之五:投资于文化的上市公司正在显现顽强的生命力。
涉足文化的上市公司
公司名称 涉中文化产业概况 流通盘 总股东 2000年每股净资产
北方五环 兴建了现代、综合化的大型现代化体育基础设施--五环广场 1.06亿股 2.89亿股 1.118
电广传煤 依托大股东湖南电广集团,全面进军影视制作和经营 1.18亿股 2.58亿股 9.062
诚成文化 投资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影视、光盘、文化用品制作、印刷和发行 1.09亿股 2.08亿股 1.73
上海强生 投资1.6亿元发起创立上海强生传媒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参股《新财经》、《财经周刊》 1.50亿股 2.81亿股 3.035
东方明珠 主营业务包括广播电视传播服务、电视塔设施租赁和广告经营等 1.57亿股 6.88亿股 2.55
目前,已掀起一股投资文化的热潮,新一代文化投资者和文化经营者已经意识到资本和文化结合的重要性。中国证鉴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已将传播与文化产业纳入上市公司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中。广州日报集团、广东有限电视台、文化新民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电脑报、新华书店、北影、西影集团等都加快了进军资本市场的节奏,准备通过股份制改造,直接上市挺进证券市场,以期在更大更深层次上冲击文化领域。
[注]案例来源:《广东艺术》2001年5期,13期-21期
关于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提高有效文化需求的思考
之一:*改革是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高有效文化需求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与发展,经济基础的变化或早或迟会导致上层建筑的调整与变革。我国的经济*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以市场机制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基本取向的经济运转方式,这就给属于上层建筑的文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是继续按照传统的计划模式管理文化,还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模式管理文化?
"计划文化"的模式我们早已熟知,其所有制形式全部为国家所有制,文化资产由*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既是文化资产的所有者,同时又是文化资产的占有者、支配者、使用者和分配者。表现在文化单位中,就是文化单位的领导人由*委派;文化单位的各项活动、人事管理由国家统一安排,文化单位没有自主财务权,所需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安排,支出也有严格的标准,实行的是财政的统一预算管理。在这种管理*下,文化资源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压抑了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这种历史的教训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文化*改革在改革先行的地区已有实践,它是以全社会消费者的有效文化需求为导向,多种所有制结构投资于文化事业,市场在配置文化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根据文化事业的导向性、公益性、消费娱乐性的性质制定文化产业*,进行宏观*,营造各种所有制文化的平等竞争环境。文化的导向性也要能使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文化的公益性也应考虑市场的有效文化需求。在市场机制和*宏观*的共同作用下,确保文化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之二:关于导向性、公益性等社会文化的优化资源配置与提高有效需求问题。
长期以来,受传统计划管理模式的影响,我们总是将文化看属意识形态范畴,对导向性、公益性文化更是审慎对待,采取了国家包揽的办法。导向性、公益性文化资源全部由国家按计划进行配置,设施建设及日常管理机构支出全部列入财政预算,造成的后果是大量的重复建设,有效利用程度极差,造成大量的浪费。(民建常州* 常州市文化局、汪志 光)
http://mjyz.gov.und.cn/show.php?id=288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效益提升
[内容提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盛,有赖于一个或者几个大城市群的兴起。它们不仅是强劲的经济增长极,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长三角”城市群所拥有的文化传统资源,特色化程度高,形态丰富,构成了互补整合的重要条件,在文化资源的流动条件,资源培育的社会投入等方面,不断扩大增量,加强了优化整合的物质基础;还具有*改革上的互补性,制度创新上的多向性,区域协作的前景非常广阔。在21世纪新一轮的发展中,“长三角”城市群要以*创新作为突破口,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打破条块分割,形成大都市圈的强大文化合力。要以层次配置作为抓手,通过项目、院线、市场、信息等的分层合作,形成突破重点,进一步带动全局。更要以发展作为重心,建立平等的共享协作机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扩大社会投入,增强“长三角”文化发展的后劲。
一、城市群发展成为文化中心的基本条件
经济全球化所催生的一个重大主题是区域经济的协作发展。而大都市圈以密集的城市群与大规模的产业带相结合,相互推动又相互渗透,使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学术界给予“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s) 的基本定义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者两个超大或者特大型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
大城市群是一个区域空间、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登要素组成的有机体,是一个大系统中具有比较强大活力的子系统,无论在区域层次上,还是在相互联系的空间上,都具有网络性的基本特征。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盛,有赖于一个或者几个大城市群的兴起。比如美国的大纽约地区,大旧金山湾地区,洛杉矶地区,英国的大伦敦地区,日本的大东京地区,加拿大的多伦多地区等,其中,根据1999年的统计数字,大纽约地区的GDP总量为87088亿美元 ,约占美国GDP总量的15%,伦敦的GDP占全英国的40%,巴黎的GDP占全法国的25%,东京的GDP占全日本的15%,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一个国家的GDP总量,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重心 。
许多大城市群不仅仅是强劲的经济增长极,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这里指的文化中心包括文化产品的消费中心、文化资源的配置中心、文化内容的创造中心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心。它们具有以下的重要特征:
1,城市群必须具有区域内外的连接性和开放性,才能集中各种人群的文化需求,刺激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文化消费市场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而消费市场的扩大有赖于大量的人口和支付能力。只有大城市群才能形成超大容量的、经常性的人流和文化消费需求。如果说:小城镇以人的步行为半径,小城市以自行车的骑行为半径,大城市以公共汽车和轿车的行驶为半径,那么,大城市群以高速公路、铁路、地铁、轻轨为半径,以航空港、海港或者河港、信息港与外界连接,以现代通讯网络为延伸,能够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人流,形成文化消费市场的巨大空间。
2,城市群必须具有文化资源的互补性,才能促进城市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瑞典经济学家俄林曾经指出:如果一个地区有丰富的要素为另一些地方所需要的时候,而信息、运输、服务等条件又满足了这些需求,那么,这两地就有了互补性。比如:多伦多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加工、金融、贸易中心,企事业管理层和员工的人均收入高,每年大约有100万员工和大中学校的师生需要度假,但是多伦多市区缺乏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资源,必须靠尼加拉亚大瀑布等周边的风景名胜来满足;而从尼加拉亚大瀑布过境的游客,又希望到多伦多欣赏世界第一高塔等都市风光,从而形成了大多伦多城市群之间的巨大人流。
3,城市群的文化基础设施,必须形成多层次的空间网络结构,才能提高文化资源使用的有效性。社会化的大规模文化活动,必须在大量文化设施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投资文化基础设施,具有资本大、时间长、回报慢的特点。而提高使用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选择一个良好的空间网络结构,这就迫使*和企业的文化投资,总是选择在具有多层次空间网络结构的城市群中。比如:就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而言,根据1997年的数据,纽约有204座,伦敦有415座,东京有194座,而巴黎有83座,香港也有52座 ,而90年代后期,美国大费城地区为了重振经济活力和调整产业结构,先后兴建和修缮了70个博物馆、120个表演场所、51个画廊和展览馆、39个艺术中心和其他文化机构 ,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文化基础设施群,高低错落,相互搭配,各有所长,为发展文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4,城市群必须培育大量文化组织和机构,增强文化活动的分工协作,才能扩大相互之间的吸引集聚和扩散辐射功能。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种大型文化活动,特别是文化产业,都具有高度的社会组织性,需要金融、科技、制造、教育、环境、行政、和各种专业文化机构的密切配合。越是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文化活动和文化项目,其汇集的资源就更加多样,分工协作的程度就越复杂。 以洛杉矶为例,作为国际级的电影产业中心,汇聚了20多个行业120多个门类的文化机构,包括剧本创作、演员培训、风险投资、中介代理、电脑特技、仿生制作、特种运输(包括特大型道具和动物等)、专业爆破等服务机构,仅职业和半职业演员就有58000多人,演员工会有40多个,形成一个分工明确、高度有序的“蜂房”。
由此可见:城市群的文化发展,必然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即便它已经是人口聚集的中心,或者经济发展中心,制造加工的中心,也不一定就能成为文化中心。只有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积极创造吸引集聚和扩散辐射的网络结构,满足文化发展的规律,才能成为文化产品的消费中心、文化资源的配置中心、文化内容的创造中心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心,并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产生强大的文化聚集和文化辐射作用。
二、“长三角”文化资源优化整合的现实基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由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15个城市组成,位于我国著名的东部沿海开放带和长江经济带的T型结合部,土地肥沃,水量充沛,城市密集,路网纵横,襟江面海,宜工宜农宜商,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最昌盛、人民最富饶的经济重点地区之一,构成了我国“外通大洋,内联腹地”两个辐射扇面的战略枢纽点和中国第一、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从经济实力看,这一地区占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却产出了全国17%的GDP, 2000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近2000亿美元,人均GDP2300美元,在全国名列前茅,从具体产品和服务看,这一地区的信息、汽车、钢铁、石化、电气、大型成套设备等一系列产品和提供的金融、保险、商贸、航运、电讯等服务,在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发展角度看,在“十五”期间, 它将继续保持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到2005年该地区GDP将达到25000亿元人民币,合3250亿美元,略多于台湾2000年的水平。到2015年,它的GDP将达到5万亿人民币,合6500亿美元,超过台湾同期水平。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的增长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它要成为21世纪中国和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城市群,必然要以文化发展的活力,给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以强大的推动。而“长三角”具有的文化资源的丰富形态和巨大存量,包括自然资源、实物资产、金融货币、专利技术、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等,又提供了“十五”期间进一步优化整合的重要基础。
(一)“长三角”城市群所拥有的文化传统资源,特色化程度高,形态丰富,各有千秋,构成了互补整合的重要条件。
从经济总量规模来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特大型城市上海,GDP总量约占整个区域的29%,二是大型城市,按经济规模为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GDP总量约占41%强,平均每一个城市为8%,三是中等城市,即其余9个城市包括舟山,GDP总量不到30%,每一个城市约占3%。有趣的是:这15个城市的形成历史相差非常大,在时间的综向座标上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长江三角洲重点城市形成时间一览表
年代城市 南京 杭州 苏州 上海 宁波
公元前472年 建越城 建于秦朝
(钱塘) 秦代:吴郡治(公元前22年)
221-280年 金陵 渔村
317-420年 建邺 东吴 青龙镇 公元400年建宁波
420-589年 建康 开六井 苏州 唐天宝(746年)
937-975年
(南唐) 金陵 苏州 上海镇(1250年)
1421年后(明)
1853-1864年
1911年 南京
天京
筑城(1359年)
杭州城(1620)
青龙镇
上海港(明)
上海市 宁波港
宁波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仅仅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五个大城市,就分别在公元前400多年, 公元400多年,和1400年之后,才逐渐形成了基本的雏形,而它们中的每一个,又把不同历史背景上的城市文化发育得非常充分。当古老的石头城在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以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大规模城市建设, 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南方乃至全国最繁荣稳定的城市,此时,上海和宁波的大部分还淹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当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成为当时全国*、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建筑、航海、天文、纺织、文化和艺术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长江以南的杭州和苏州则以优美绝伦的山水风光,成为无数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常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委婉迷人,恰恰与“东尽钟山,西踞石头,南贯秦淮,北控后湖”的雄伟壮阔遥遥相对;而最年轻的大都市上海,原先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渔港。在开埠后的100多年里,它利用连接海内外的独特区位优势,迅速崛起为远东的大都市,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具有近代以来中国发育得最充分的都市形态。古都、名胜、海港、园林、商埠,大江、深湖,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如此地丰富多彩,对比鲜明,高度集中在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彼此之间的资源互补特别是旅游文化的资源互补创造了重要条件。
(二)“长三角”城市群在文化资源的流动条件,资源培育的社会投入等方面,不断扩大增量,加强了优化整合的物质基础。
大量事实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生产活动,其发展需要丰富的资源,它包括:1,资本资源, 它是文化生产的动力; 2,技术资源, 它包括文化生产所需的能源、原材料、技术和装备等;3,自然资源, 它包括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的积淀等; 4,智能资源,其中又含有三种形态:符号化的文化信息,经验型的文化技能, 创新型的文化能力,特别是后者更是以人为载体的活资源。这种资源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城市中,只有形成了复合的网络体系,才能使各种资源迅速地汇集,形成集约化的优势。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俱全,其密度远远超过中国其他城市群,其中大型民用8座(包括两座国际机场),大型港口10座,机场公路里程将近3万公里,公路网密度将近30公里/百平方公里,每1万人中的互联网用户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以上海为例,2001年联接国内各省市的国内出口已经形成2个2500兆的高速通道; 城域宽带网已经覆盖到了全上海90%以上的大楼和小区, 具备了“千兆到社区, 百兆到大楼, 十兆到用户”的服务能力。全市互联网用户达到200万, 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10万, 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50万, 移动电话用户也突破了400万,为各类文化资源的快速流通,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长三角”城市群不但具有文化资源的流动基础,而且在培育资源的社会投入方面,也正在形成巨大的增量优势。国内外城市群的发育经验说明:地区文化的整合方式及其程度,与其经济文化发展的均质化和特色化程度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区内的文化发展程度差异太大,也就无法整合。而“长三角”城市群的文化均质化程度比较高,该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大约占全国的1/6,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占全国的1/5, 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占全国的约1/3, 大中企业的科研经费大约占全国的1/4强 。与其人口数占全国的1/10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数量约占全国的1/5, 高级和中级专业人才约占全国的1/5,说明该地区的文化人才具有数量和质量上的较大优势。跨入90年代,“长三角”城市群加大了文化投入,推进特色文化工程,造就了大批新的有形文化资产。比如:2001年5月18日,发源于江苏常州的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性遗产代表作”,经过江苏省的全力争取,国家文化部正式确定中国昆剧节固定在常州举办,成为传承历史、弘扬国粹、辐射世界的一颗艺术明珠。截止2001年底,江苏省有28个市、县、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在全国名列第一;全省有国家一级图书馆27个,位居全国各省市最前列;有13个国家级儿童文化园,约占全国总数的1/4, 有29个县市,荣获“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占全国同类乡的1/10; 全省有21个县、市、区,实现乡乡镇镇建成万册以上图书馆,同样是全国最多的省份 。与江苏的文化投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3:07
一、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的导向性
2 新文化资源的引导性
3 现有资源的利用性
4 文化遗产的再生性
5 文化资源的流动性
二、优化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下,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但市场配置资源客观上存在不足,不可能使资源配置尽善尽美。当一定时期资源配置出现问题,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存在失衡时,国家可通过财政*,把掌握或控制的资源转移分配到急需发展的领域,使经济结构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如在地区结构调整中,加快西部地区发展,保持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平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