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22:1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7:04
激发孩子创造力,先从培养想象力开始
未来是创造型人才的天下,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死记硬背的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是创造力在发挥作用。
不管将来做什么工作,如果能够有优秀的创造力,将会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瞩目的焦点。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根源,想要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就要先从培养想象力开始。其实大多数人在年幼的时候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喜欢玩过家家,喜欢将一个东西赋予生命力,这些都是想象力的表现。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的想象力被现实的规矩所逐渐模糊,无边无际的思维被框住,慢慢的想象不再占有生活中重要的部分。而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事情变成了自己行为和思维的主导。
如果想要维护好孩子的想象力,家长可以先从讲故事入手,故事是一个丰富思维的载体,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情节和意想不到的展开,能够让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在孩子的小脑袋里,有着大大的想象空间,在大人们看起来很普通平常的事情中,孩子往往能够得出意想不到的结论,浮想联翩,这就是想象力在发挥作用。
但如果想象力不加维护的话,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萎缩,灵性在消失。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不枯竭,又要如何引导才能进一步将想象力发展成为创造力呢?
曾经有一位母亲问爱因斯坦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学好数学,爱因斯坦答道:给他讲故事。
如果想要让孩子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想要让孩子有智慧,那就给他们讲更多的故事。在爱因斯坦看来知识仅仅局限于我们已知的事情上,而想象力则涵盖将要认识的一切。而讲故事则是培养想象力的绝佳途径。
给孩子讲故事的好处就是他们能够通过语言构建一个想象的世界,而看电视或者平板则是直接通过画面去认知情节,没有丝毫思考的过程。
电子产品的信息过多,画面杂乱,视觉冲击力强的结果就是*了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失去了思考的空间。
想象力才能孵化出创造力,当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鼓励他们多阅读,不认字可以看绘本,认了字就可以看读物,背景知识都是逐渐累积起来的,也是迈向高级思维阶段的推动力。
知识是想象力的缰绳,能够让无边无际的遐想和幻想成为现实,拥有良好的开放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将想象变成创造。
要决定创造力,大脑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连接网络,背景知识能够丰富大脑的神经元,让神经网络更密集。
阅读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中获得别人一生的经验,知识和想象力相辅相成哪个都不能缺少。
没有知识想象力就是无源之水,没有想象力的支撑,知识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是孩子成功的通行证,这与家庭和学校教育是分不开的。
有创造力的孩子背后一定有开放和善解人意的父母,支持他们的思维和创新,有人能够欣赏自己的创意举动,才能让孩子有更多的空间去更进一步地将想象变为现实。
心想是事成的前提,父母想要培养有想象力的孩子就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孩子的创造性人格,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具备这两种特点的孩子,想不成功都难。
思维的力量是很强大的,知识力量的大小全依靠各种方式去思考,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虽然不会出错,但也同样不会出彩。
创造性思维其实是一种思维习惯,既然是习惯那就有可以培养的途径。这就与一个人的童年以及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大创意也是从小创意中逐渐生成的。家庭氛围宽松,父母愿意倾听孩子,他们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
如果父母能够对孩子想出来的新点子表示惊喜和赞同,那更是孩子积极尝试新事物的无穷动力。
就算在这个过程中犯了错,那也是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也是培养自信的好时机。
如果父母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做这做那,更不愿意放手让孩子尝试,那么这说明父母自己就缺乏安全感,过于依赖经验趋于保守,那么孩子在*的家庭氛围下,孩子是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想法的。
创新是创造力的灵魂,孩子被父母的教条所困,一辈子都可能飞不了太高,*家庭包办父母,培养不出来有创造力的孩子。
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创造力和人格密切相关。创造力强的人往往好奇心强,有毅力不盲从。父母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孩子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不会被打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7:05
孩子是最有创造力的,如果小孩子比较调皮,爱折腾一些东西,千万不要用武力的方式去制止,因为这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扼杀孩子的探索性。孩子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家长要尽量去解答,或者给孩子买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让孩子去自己查答案。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7:05
家长日常生活中不要对孩子干涉太多,要正确引导孩子,发挥孩子想象力,也要尊重孩子想象力,这样才不会破坏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7:06
家长在平时还是不要太严格的去教育孩子,或者让孩子太循规蹈矩,照葫芦画瓢,还是要鼓励他大胆的想象,多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