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为什么要切脉、看舌苔,这要什么道理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22:2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20:31
如果你到中医那里看病,大夫除了摸脉问病以外,还要看你的舌头,然后才开处方用药。那么,看舌头和治病有什么关系呢? 看舌头,中医叫“舌诊”。中医对舌诊的研究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一书里,就有关于看舌头诊断疾病的记载。到了公元十三世纪的元代,就有专门讲舌诊的专著了。
舌头是藏于口腔之内又易于暴露在体表的一个器官。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常可以在舌头上反映出来。中医是怎样根据舌头上的表现来判断疾病的呢?我们知道,舌头是口腔中的一个器官,它是由很多纵横交错的肌肉组成的。它运动灵活,能辅助语言和搅拌食物等。舌的肌肉组织构成舌质,舌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簿薄的粘膜,在舌粘膜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突起,称舌乳头。舌乳头主要有三种,这就是丝状乳头、蕈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后两种乳头中有味蕾,能感受味觉。丝状乳头的顶端形成一层角化物质,舌苔就是由无数的丝状乳头的角化物质形成的。
中医看舌头,主要是分别观察舌苔和舌质的变化。观察舌苔,一是要看苔质的厚、薄、干、滑、腻、粘,气是观察苔色的黄、白、黑、灰等不同的变化。然后根据苔质、苔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病邪在表还是在里,疾病属寒还是属热。正常人的舌苔,是薄薄的一层白苔,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细微的一丝一丝象毫毛样的结构,就如一层刚刚出土的嫩草。舌苔每时每刻都在生长,但因吃东西等,舌苔又会不断地自动脱落。因此,舌苔总是保持着正常的厚度和结构。又因为口腔里有适量的唾液,所以舌苔表面是润泽的。这些都是健康人的舌苔的表现。如果舌苔生长得多,脱落得少,舌苔变得厚起来,就是病态了。
有的人舌面上象涂了一层米糊似的,原来一丝一丝的结构看不清了,在放大镜下观察,这种舌苔的丝状乳头数目和分枝增多了,空隙中藏着一些粘液和食物残渣,也有一些上皮细胞的碎片、白细胞和细菌。中医称这种舌苔为腻苔。这往往表示病人有痰湿或是消化不良,比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胃肠炎、风湿病和妇女白带增多等。都会有这样的腻苔。
此外,临床上常常可以看到有些病人,舌面上有的地方有苔,有的地方没有苔,这两种舌苔交界的地方很不规律,有些象地图,叫做地图舌。在阴虚的小孩和有蛔虫病的病人中,常可看到这种舌苔。有的人舌苔长得少,脱得多,舌苔过薄,甚至没有苔,舌面光光的, 这也不正常,中医把这种现象叫做伤阴。在某些慢性病人中,比如肺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晚期肝炎、肾炎的病人,以及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常常会出现这种舌象。对这类病人,医生常用养阴药进行治疗。
大夫看病,除了看舌苔的厚薄以外,还要看舌苔的颜色。比如舌苔的颜色变黄,中医认为病人有热,这在发高烧的病人中是常见的。对这种病人,医生常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如果有的病人舌苔发黑,而且干焦多裂,这表示病情危重、内热重而津液耗损。
如果有的病人舌苔发黑而滑润,这往往表示病人有严重的内脏寒湿或者肾亏的毛病。观察舌苔的形状和颜色,还可以判断疾病的发展情况。例如,人得了外感疾病,如果舌苔的颜色由白而黄、由黄而黑,常常表示疾病在发展,病情在加重。如果舌苔的额色由黑变黄、由黄而白,表示疾病逐渐好转。如果舌苔从无到有,由薄而厚,表示病在进展;相反,如果舌苔由厚而薄,由多而少,就表示病邪在逐渐消退,表示病在好转。
中医认为,观察舌质比观察舌苔更重要,因为舌质上反映的病变更为深刻。观察舌质,包括看舌质的颜色、舌体的形状。正常人的舌质是淡红色的,因为血液供应良好,颜色比较鲜明而润泽,舌头的边缘厚薄适中而光圆整齐。舌质的颜色发生改变,比如变红、变白、变青紫,都是不正常的表现。如果舌质变白,就表示血虚或者阳虚有寒。如果舌质变红,则表示血热或者阴虚有热。如果舌头尖上或舌边上有些小红点,也属于有热。如果是阴虚有寒,就应该用温补壮阳药物治疗;如果是阴虚有热,就应该用养阴清热的药物来治疗。如果见到舌头上有颗颗紫色斑点,或者整个舌头呈现青紫色,中医叫做血瘀。一些有心脏病、肝硬化、消化道溃疡病、妇女月经病,以及恶性肿瘤病人,常常有这样的情况。
舌体的形态可以分为软、硬、胀、瘪、斜、振颤等。如果舌体胖嫩而有牙齿压痕,表示阳虚水肿。舌体萎缩,表示体质虚弱而有慢性耗损。高血压病人出现舌振颤、舌麻木、舌头偏斜等现象的时候,要注意预防脑出血的可能。
在看中医前应当注意一些问题,这样可以不影响大夫的正确判断。
首先,在看病前1小时内不要吃有颜色的食物,以免舌苔染上颜色。此外,也不要吃核桃、杏仁、陈皮梅、咖啡、苹果、牛奶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使舌苔变黄变腻。有些人喜欢刮舌头,这也是造成假象的原因之一。因为腻苔刮去了,本来有湿就会误诊为无湿了。看病以前也不要喝热开水和吃有刺激性的东西。因为那样会使舌质变红,有虚寒的舌象变成了无虚寒的舌象,红变得更红,无热就变成了有热。再有,伸舌头不要紧张用力,因为伸舌头紧张用力,舌尖肌肉收缩,淡舌会变红,红舌会变更红。舌伸得过久,舌下静脉受压,舌质可以变青紫,也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诊。
当然有经验的大夫是能判断这些假象的,但是可能因繁忙而疏忽。因此,病人自己懂得这方面的常识,与大夫配合是很重要的。
....................
切诊,主要包括切脉和触诊两个方面。中医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病人的桡动脉处,也有切颈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根据脉象的反映,可了解病人所得病证的内在变化。现在一般认为,中医所称的脉象,多是由体表动脉搏动显现的部位、频率、强度、节律和脉波形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征象。脉象与心脏的活动情况(如心肌收缩、心率及节律等)、血压的高低、血管的紧张度、血管内流动血液的质和量等因素有密切联系。而这此因素可因人体的功能状态不同,或因人体对疾病反映的强弱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脉象。人体在生理情况下,由于形成脉象的各种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稳定,而使脉象表现为一定形象。这种一定形象的脉象就是正常脉象,中医称为常脉或平脉。人体在病理情况下,由于形成脉象的因素发生了异常的改变,而使脉象正常的形象发生变异。这种变异的脉象就是病理脉象,中医称之为病脉或反常脉。也就是说,不同的病证,往往可出现不同的病脉。所以,切脉是中医诊断不同病证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中医常见的脉象中,能反映心血管循环的频率有迟脉、数脉;反映节律的有结脉、代脉;反映血管充实度的有芤脉、实脉;反映脉管壁情况的有弦脉、紧脉;反映血流形态的有滑脉等;反映血管搏动幅度的有 大脉、小脉;表示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均衡性的有洪脉等;同时反映节律和频率的不同的如结脉、促脉、代脉等。这些说明,中医的脉象是客观存在的,它与西医所称的脉搏不完全相同。故脉象是有科学性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中医讲究左气右血.左手的寸关尺脉位分别代表心肝肾,右手寸关尺脉位分别代表肺脾肾.因为肾有两个,所以左右手都有主肾的脉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20:31
望
简单来说,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如精神萎糜,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后,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察色主要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根据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盛衰和疾病发展变化。正常的中国人面色微黄,红润光泽,若出现异常色泽称为病色,常见的有:白色,主虚主寒、主失血;*,主虚主湿;青色,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儿惊风;红色,主热;黑色,主肾虚。
望形态是指望形体和动态,如形肥食少为脾虚有痰。形瘦善饥,为胃中有火。踯卧喜静,多属寒症。烦躁喜动,多属热症。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是喘症,项背强急,角弓反张是痉病;久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危重症候。
中医经验认为五脏开窍于五官,五官内应于五脏,通过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内脏病变,如目赤红肿,多为肝火或风热,两目上窜,直视或斜视为肝风内动,耳轮干枯焦黑为肾精亏耗,鼻翼煽动为邪热蕴肺,牙龈肿或兼出血属胃热亢盛。
望舌诊病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察病手段,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舌质是舌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着的苔状物,舌质可以反映五脏的虚实,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体的深浅,正常人是淡红舌,薄白苔。若舌质淡白主虚,主寒,舌质红主热,紫舌主瘀血,白苔主表症寒症,黄苔主黑症热症,黄而厚腻是湿热或痰热,苔薄病情轻,苔厚病情重,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进,由厚变薄表示病退。临床上通常把舌质和舌苔变化联系起来,综合判断,中医经验,一般是急性病重舌,慢性病重脉,因为舌象能比较准确及时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况。熟练运用望诊,对疾病的诊断既快又准,所以中医说“望而知之谓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