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联设计制造的重型坦克外形低矮,吨位较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7:3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8:51
其实苏联的坦克也没有很矮很轻,只是作为对比的二战德国坦克和战后的欧美MBT太高太重了
二战前的苏联在同期的工业国里并不差但也谈不上先进,在工业方面有比较严重的偏科,但胜在斯大林领导的几个五年计划造就了苏联雄厚的工业底子,也就给了苏联人尝试各种钢铁怪兽的可能。要说吨位的话,在二战初期的kv系列可一点都不轻,同期德国人还都是三号四号这种20吨出头的薄皮包子,而kv那接近50吨的重量和全向超过70mm的装甲以及一门76.2mm主炮放在那个时候简直就是怪兽,事实也确实如此,kv的存在定义了什么是重型坦克,确立了重型坦克的职能和基本构型,有如先驱者一般的存在;其在二战初期带给德军的心理压力不亚于盟军在行军途中突然遭遇虎式的伏击,而不同的是,前者在于叹息之墙般的坚不可摧后者在于突如其来的火力恐吓。就如41年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在加特契纳附近一场极小的局部战斗中全数歼灭了四十余辆坦克的德军装甲纵队完全化解并阻滞了一次敌军攻势的苏联英雄——卡罗巴诺夫(Zinoviy Kolobanov),在他的864号kv的战绩面前,后来的什么轴心国王牌都仿若笑话——真男人就应该正面硬刚,而且不放跑任何一个敌人!
话又说回来,kv虽然在当时有绝对的火力和防护优势,但脆弱的传动和过高的故障率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苏联人即使在战争中倾尽全力也要抽出精力研发is系列重型坦克。因为kv系列已经到了改装的极限,苏联人没有像德国继续强行改装4号坦克延寿那般(四号坦克底盘的荷载上限也就是26吨左右,而后期型的四号由于增厚装甲换装主炮就已经达到了这个吨位,已经是四号的改装极限了),而是直接总结归纳了问题和需求,投入资源和人力研制了新的坦克来填补kv的位置,而苏联人又通过优化结构和设计,让is2m和kv吨位相当的同时获得了更低故障率更好的机动力和更强的正面防护水平,也换装了更强大的主炮,但问题在于122火炮虽然有绝对的破坏力,却需要分装弹药导致装填时间过长,致使is2的定位不像重型坦克更像一门掺在t-34堆里一起狂飙且装甲厚实还有炮塔的长管突击炮。
随着战争进入尾声,苏联人也没有停下对新式坦克的奇思妙想,他们想让新的坦克有t-34的机动力的同时又有不亚于is2的破坏力,还要刨除上述两者的缺点!其成果便是在二战即将结束才亮相的t-44及t-44-100坦克,这其实也是kv到is系列坦克的一个分支的延续,改进来自他们的横扭悬挂+来自t-34的大直径负重轮以及苏联人新研制的黑科技一般的小型柴油机,就这么一rua,成为了风格不同于欧美的苏联主战坦克,这一构型到战后的t55和自此以后都装备了自动装弹机的t64乃至t80t90都是发动机横置,更不可思议的是放置这么紧实的传动和引擎的发热却并不严重,且在西伯利亚这个维度更不会被温度困扰,所以也不需要豹二那样巨大的排热风扇。但小巧的代价是引擎的工作寿命比同期欧美汽油机更短,且传动结构过于简单不如欧美那样的灵活和快速。但坦克作为武器存在,本来就是消耗品,苏联人用数量弥补了这个问题,想想81军演,同期的欧美的坦克加起来都不够苏联人在役坦克的一个零头。同时,苏联人的自动装弹机通过下沉式弹盘的巧妙设计和历经数代车型的长久优化让其拥有绝对且足够的可靠性,可以省下人工搬弹药所需要的巨大空间。
虽然有装填手可以让车组多一个人员来应对更多的状况,但装填手搬弹药时重复式的机械工作也需要足够大的空间(需要站着而且要有搬着一米多长且沉重的炮弹扭动的空间)以及他本人的体力也将决定整车的作战效率;而苏系的MBT都使用了分装式的弹药,无疑使这一过程变得更加艰难(使用分装弹药是由于,t-62用的就是整装弹,且弹药过长,导致装弹填弹困难,而扩大车内空间又需要重新设计,这样的改动将使一直以来的设计前功尽弃,是不可接受的),所以苏联人巧妙地运用车体空间来容纳装弹机,在结构没有大改,车高没有增加,整体性能不变的同时,解决了一直以来的问题。
苏联人在二战时期的坦克设计思路其实说不上先进,应该说是被错误信息误导导致的严重倾斜(误判了德国人坦克的装甲厚度和火力水平,简单说就是,苏联人以为40年的德国人就有42年的虎式了,从而间接导致德国人造了虎式),不过好在,他们通过实战确定了这一路线的可行性以及不断探索在坦克制造和设计上的可能性才造就了二战后独特的苏系MBT。
而继承了苏联的俄罗斯在这一思路下新研发的T14坦克(阿玛塔)更是激进的取消了炮塔成员,整个炮塔完全不需要考虑人员的进驻,车高变得更小,而无需人员的炮塔没了空间的*也可以容纳更大的主炮也可不必考虑空间与防护水平的平衡问题,可以说斯拉夫人又一次劈开了新的方向,验证了其道路无限的可能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8:51
1、二战期间外形矮,是为了减小被弹面积;吨位小,是因为苏联对于自己的铸造球体炮塔比较有信心,相同防护水平,可以做到更轻; 2、二战后,苏联继续小的路线,是因为发明了装弹机,可以省一个人;而西方始终认为多个人,多个备份,而且装弹机会出故障,人不会;一个炮塔里挤三个人,一个炮塔里坐两个人,当然后者比前者小很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8:52
恩…我个人认为…苏联在二战初期的重型坦克,KV2,知道?炮塔太大,让人当活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