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4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8:13
每一位读者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对这部作品的解读、赏析和看法都不一样,会想象出各有特点的哈姆雷特来。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原文为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这句话是《哈姆雷特》的作者莎士比亚说的。
现多用比喻对同一本文字的阅读,读者的阅读结果各不相同。不同的人受的教育和知识文化程度有所不同,对外界事物感知能力也大不相同,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也是会大相径庭。
扩展资料:
《哈姆雷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莎士比亚创作完之后告诉世人哈姆雷特这个角色不同的人看完之后会有不同的看法。在哈姆雷特复仇情节之外,莎士比亚还写了哈姆雷特和奥菲丽姬之间的爱情,哈姆雷特和霍拉旭之间的真诚友谊,哈姆雷特和背叛自己父王的母亲复杂的关系,所以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姆雷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8:14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是莎士比亚的名言,暗含着丰富的意蕴。通常是指每个人在读一本书都有不同的见解,那么,同样的一本书,为什么会说不同的人读有不同的见解呢,接下来,我们从读者的生活背景、学习背景、理解能力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读者的生活背景。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所描述的故事及情节,可能与读者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从而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读者是单亲家庭长大,书中记载的就是以单亲家庭为原型的主人公,所以,这时,读者就更加容易投入其中。所以是单亲家庭的读者可能比双亲家庭的读者,更能体会到主人公的感受,所以会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第二,读者的学习背景。学习背景这里主要是指读者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接受过教育较高的读者,可能会对一些书中暗含的哲理理解的更为透彻,可能从书中获取到的知识更多,而接受较少教育的读者,可能只能读懂同一本书较为浅显的道理,理解没有那么深刻,所以会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第三,读者的理解能力。除去学历背景外,在此并不能排除一些,对没有接受过较高教育,但理解能力强,相比同龄人,较为成熟的这类人。在这类人当中,他们同样能对作者的描述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同时,因为理解能力的不同,可能站位也不同,所以也会产生“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效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8:14
“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是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而莎士比亚说这句话也正是因为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含义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都会根据自身的感受去理解,所以呈现出来的结果并不相同。
第一,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并没有标准答案。文学作品的魅力就在于作者将自己的思想赋予在作品当中,但是经过不同读者的读者解读又可以分析出不同层次的含义。而对于莎士比亚的这部《哈姆雷特》来说,这一点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莎士比亚的戏剧具有很强的深度,将自己的思想赋予在文学作品中。在他的这些戏剧当中,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所包含的内容都是非常丰富的,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们读过这部《哈姆雷特》之后,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而这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文学作品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即使是作者本身所理解的也不能说是最标准的一种答案,而这样的现象也正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不同的人在阅读以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第二,每个人的主观意识是不同的。每个人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体,在成长经历上以及生活环境上都会有明显的差异。与此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如果结合了当下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文学作品的话,又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主观意识是不同的,而在不同的想法背后又会产生不同的思想碰撞。当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正是在这种思想作用的下,会对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解读。这也正是莎士比亚所说的“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所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8:15
因为读者是各个不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所以,会想象出各有特点的哈姆雷特来。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8:15
因为作品最终是由读着与作者共同完成的。由于不同读着在学识、兴趣、个性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在阅读时关注的点与结论就会有诸多差异。以哈姆雷特为例:别林斯基认为“从天性上说,哈姆莱特是一个强有力的人,他精力充沛,灵魂伟大,他在软弱时也是伟大而强有力的,因为一个精神强大的人,即使跌倒,也比一个软弱的人奋起的时候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