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20: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16
1979年随着“星星画会”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的萌动。但就当代艺术准则来说,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星星画会”仍很稚嫩、不成孰;今天看来大抵是一些仍停留在架上的小行画。
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日,“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四十一周年——全国美术工作者会议暨美术成就展”在南京举行。“…送展作品大部份为*的*题材作品;…也有一小部份的送展作品为风景山水画及反映当时改革开放之初的社会生活的;…用今天的眼光看,全场皆为小行画。但有一件作品是具‘现代主义’表征的,就是森达达送展的《死亡的太阳(一车块状蜂窝煤灰)》的现成品作品;这件作品当时不被任何人接受,5月20日上午展览开幕不久即被当垃圾清理掉。为表*在下午的政协大礼堂召开的代表大会上,森达达抓住机会登台即兴发表了《艺术不是*的传声筒》的演讲,称‘延安文艺座谈会’早已过时,不仅斥责那些仍坚持*方针的老人党们为花岗岩脑袋,同时也宣告了在青年人中的非理性自我表达的声势浩大的‘现代主义’思潮已经崛起。这无疑是给会议投下了一枚重磅*。”(摘自《率先吹响“85美术新潮”号角的人》)这便是轰动一时的“南京5●20(*)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奠定了森达达中国当代艺术鼻祖的地位。
1984年10月1日至31日,由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六届美展,分不同画种在九个展区同时举行,同年12月10日至次年1月10日,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尽管这一届展览较以往的全国美展,对形式美的追求以及对作品的样式构成更为重视,对题材的限定也宽容得多,但还是招致了广大青年艺术家的不满。发表在《美术思潮》1985年第1期上的《*美院师生关于全国美展座谈会纪要》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据作者费大为介绍,出席座谈会的师生不仅尖锐批评了六届美展重题材、轻艺术的倾向,还大胆批评了美术与社会交流渠道单一化的问题——即“完全由*部门组织展览会,负责出版物”的问题。有发言者尖锐地指出“流通渠道的唯一性是不利于美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经过层层审批的全国美展已不能反映中国美术的最新发展和真正水平,从而已失去对全国美术的领导作用,这种情况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因此打破渠道的唯一性,通过多种渠道使美术与社会发生联系,使美术风格的多样化,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发展,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
事实上,类似看法已相当广泛地出现在当时的各种美术会议及美术刊物中,例如在1985年4月下旬举行的“黄山会议”上,与会者也纷纷对由题材决定论所导致的公式化、概念化、单一化现象提出了严肃的、有分量的学术批评。而且,会议鉴于美术界对艺术本质、功能、创作方法的理解还十分陈旧,提出了观念更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