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18: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56
我国历代有不少名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兰亭序》、欧阳询《仲尼梦奠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怀素《自叙帖》等都是震古烁今的大作。可在诸多名帖中,有一殊荣连王羲之的《兰亭序》都不能获得,即“中华第一帖”《平复帖》,又被称之为“发帖之祖”。?《平复帖》名气没《兰亭序》大,为何称得上是“中华第一帖”?对此,笔者以马未都的说法,并结合相关资料,给大家说一下其间的来龙去脉。
《平复帖》由陆机所书,全文也就9行,满打满算87个字,能够展现给世人的仅有84个字,字大五分许,呈现出墨绿色。大家可能不知道陆机是何许人也,但一定知道他的爷爷陆逊,那可是东吴一代名将。到了陆机这一辈,已经是西晋国民了。陆机在西晋朝堂颇有影响力,爵位封至关中候。陆机在西晋文坛影响力更大,被尊称为“太康之英”。不过,真正让陆机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还是《平复帖》。
《平复帖》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为陆机给友人的一封信札,因首行即写“彦先羸瘵 ,恐难平复”八个字,被称之为《平复帖》。这也是我国有记录的信札中,传世文人的第一件,地位极其尊重。《平复帖》书法体裁为草隶书,属于章草与今草漫长过度岁月中的唯一文物实物。马未都指出,《平复帖》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后人给出了“神乎其技”的高度评价。
最为关键的是,《平复帖》经收藏大家张伯驹的考证,确实是传承有序,历经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藏于何人之手,皆有印章所证,足足有71枚印章。《平复帖》与我们已知的王羲之名帖不同,属于纸张实物所写,并非碑帖后人临摹的“赝品”。马未都强调,《平复帖》流传至清末民初之际,到了溥儒之手。
溥儒已经是没落的皇室贵族,在1936年张伯驹想要重金求购的时候,一口要价20万大洋。张伯驹心有不甘,委托溥儒至交张大千前往游说,表示愿意出6万大洋求购。张大千也没能帮上张伯驹的忙,溥儒依旧要价20万大洋。20万样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天价?马未都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早在1921年溥儒的哥哥溥伟,为了筹措资金,将恭亲王府抵押出去的价格也就8万大洋。可想而知,20万大洋对张伯驹意味着什么。
1937年,张伯驹受到高人指点,得知溥儒母亲仙逝,为了风风光光地举办丧事,急于用钱。张伯驹看到心仪的《平复帖》即将到手,并不想趁人之危,提出了先借给溥儒点钱度过难关,将《平复帖》抵押在他的手中。但是溥儒确实是急用钱,提出《平复帖》以4万大洋的价钱,由张伯驹买断,不需要抵押。尽管如此,张伯驹依旧是囊中羞涩,先给了2万现大洋,尾款分两个月还清。
令人惊心动魄的是,溥儒差一点就把《平复帖》卖给了日本人。早在《平复帖》之前,溥儒就已经能够把唐朝韩干的传世名画《照夜白图》卖给了日本人。好在张伯驹先人一步,避免了传世国宝流落海外的厄运。建国后,张伯驹将《平复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成为了国家一级文物,位列严禁外出展览的“九大镇国之宝”。
一代国学大师启功对《平复帖》评价更高,认为其“十年遍校流沙简,《平复》无惭署墨皇”,可见其地位尊崇。通过马未都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平复帖》的曲折历程。无论是收藏经历,还是文物价值,《平复帖》都无愧于“中华第一帖”。从这个角度来说,溥儒要价20万大洋,也确实是少了,这可是实大实的无价之宝。
参考资料:
[1] 为何《平复帖》称得上“中华第一帖”?——马未都讲国宝故事. 马未都官方账号
[2]“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平复帖》,放大了看更刺激. 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
[3]《陆机草隶书平复帖卷》 . 北京故宫博物院
[4]《平复帖》说并释文.启功《 CNKI 》,2004
[5]陆士衡平复帖. 张伯驹《 紫禁城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