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18: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0:42
曾经好长一个时期,上只角与下只角听不到了,但是,突然有一天,我们惊诧地发现,“上只角”、“下只角”其实是一直存在的。
上海大学的知名教授朱学勤说:“从平民而不是*或文人雅士的观点看,很容易发现这个城市有一个秘密:上海的市政建设投资仅就单位面积的投资总量而言,市区西南那一片,也就是今天所谓徐家汇那一片,远远超过西北、东北片等地区。而从生产的角度讲,这个城市大部分的工厂是在东北片的杨浦、闸北等区;从文化生产的角度讲,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集中在东北片,但新时期的市政建设投资远远不及西南片的徐汇区一带。过去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今天继续延续,我称之为:‘地倾西南’。”
想想也是,虹口区好不容易搞出了一条四川北路购物街,虽然已经是上海第三条著名的购物街,但是,还是人称“平民购物街”,乍浦路美食街虽然先声夺人,显赫一时,最终还是不得不让位于黄河路美食街。这种划分还是按照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的认同罢了。看来虹口区不是上只角也不是下只角。
静安区还包括了以前的新城区,以前上海最大的游泳池就叫“新城游泳池”,在今天成都路以西的北侧南京西路上。看到有人说“从小在静安区长大,是上只角人”。其不知静安区里也有“下只角的”,象万春街,昌化路,曹家渡,大自鸣钟后面等,也就是劳动人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如今都已经完成了改建,形成了高档小区。上海在日新月异的同时,上只角与下只角也重回上海人的视野,如今上海人口中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也大多为调侃之意了。
1995年以后,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黄浦、静安、徐汇、长宁)改造速度明显加快,中心城区边缘区(虹口、杨浦、闸北、普陀、)住宅小区建设发展飞快,大批居民由中心区内核心区域的原居住地迁往近郊区以及远郊的大规模新建住宅小区。2000年,浦东新区的快速崛起加上房地产价格的总体水平和土地的级差价格决定了商贸、居住、工业等功能用地的聚散程度”。上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郊区化”,随着内环线、南北高架等道路设施的建设以及中心城区功能的大置换和城市边缘新城区住宅的大规模建设,中心城区过密的人口迅速向边缘城区扩散。
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沈安安认为,影响上海人口分布的因素很多,*的*和规划,进行工业布局的调整是影响上海人口再分布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实现将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上海开始了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大调整,中心城区的工业产值比重从1990年53%下降到1997年的28%左右(杨浦区2012年工业产值比重为60%),而郊区则从47%上升到72%。企业的大批外迁带动了部分企业职工居住地的改变。同时外来人口的涌入,也上海部分区域环境以及消费能力上发生了改变。
上只角与下只角讲到这个地方,想必大家也想知道新时期的上只角与下只角是如何划分的。上海一共是16个区1个县: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浦东新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奉贤区和崇明县。新下只角的分布区域基本集中在广袤的上海郊区范围内。
新上只角的分布区域为:黄浦区、静安区、徐汇区、长宁区
新下只角的分布区域为:普陀区、闸北区、嘉定区、奉贤区、青浦区、金山区
正在快速发展区域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杨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