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18: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0:42
在老上海语言里,“上只角”、“下只角”代表了区域分化。“上只角”就是指城市西区的高级住宅区,“下只角”自然指的是那些低级住宅区,两只“角”的房租可以相差三四倍甚至十倍以上。上海“地倾西南”的状况,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解放前,上海原来的公共租界是在南京路一带。法租界是在淮海路一带,而东北的杨浦、闸北、普陀、宝山都是工厂区。上海城市以苏州河为界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之分的阴影,自然成了社会学的遗传因子,至今还在有些人的头脑里生根发芽。
上海市*上海望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宝红向正在召开的上海“*"提交了一份题为《上海的“地倾西南"不能再持续下去了》的提案,此提案在代表中引起普遍反响。据悉,望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公司。季宝红本人是市*,闸北区工商联副会长。他在这份编号为052号的提案中反映:近五年,上海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赢得了世人的瞩目和赞誉。但是,上海城建发展不平衡,又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全市市政建设投资就单位面积的投资总量而言,市区西南那一片,也就是徐汇、长宁、卢湾、闵行、松江等区,远远超过东北的杨浦、闸北、宝山等区。过去,黄浦江把上海分成“两个世界",今天恐怕是苏州河把上海分成“两个世界"。
为什么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写的那篇“地倾西南"文章在上海以外的媒体和网上有那么大的影响?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上海的一个“秘密"。提案认为:上海的“地倾西南"不仅仅是现有*造成的,其中有殖民地文化留下来的历史痕迹。上海原来的租界是在南京路、淮海路一带,而东北的杨浦、闸北、宝山都是工厂区。今天我们应该不回避事实地发问,殖民地时代形成的“上只角"和“下只角"到什么时候可以弥合?据悉,上海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高层建筑已超过4000栋,标志性建筑大多集中西南片和浦东陆家嘴地区。关于上海城市建设地区间不平衡、中心城区和郊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上海“*"期间有多位政协委员和*在发言中提到,因而是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季宝红认为,上海的局部地区是不可能率先进入世界级城市的,城市的发展必须强调均衡性。
当今的上海正面临着新一轮城市建设的*,为体现“三个代表"思想,新一届*完全可以在城市发展中进行一系列调理,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季宝红建议,一,控制高层建筑和建筑容积率不能一刀切,上海控制高层建筑总量是应该的,但是,杨浦、闸北、宝山等区,不仅缺少城市标志性高层建筑,而且较为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也非常少,因此,控制高层建筑不能一刀切。同样,建筑容积率也不能一刀切。新一届*面临的旧城改造任务依然很重。但苏州河以南和以北动迁成本不一样,如果建筑容积率一刀切,苏州河以北就不会有人做,而苏州河以北旧城改造历史任务完不成,拥挤在空间狭小的老式石库门中的市民难以真正告别“七十二家房客"心态。在这种物质条件下市领导提出“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就难以实施,更难弥合“上只角"和“下只角"的历史之痛。季宝红还建议,世博会是否可以迁址崇明?崇明是上海的“北大荒",且越江工程即将上马,如果没有崇明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上海现代化。如世博会迁址崇明,对浦东、宝山、闸北、杨浦经济的带动将几倍、几十倍于原有方案,也将使上海北片地价明显上升。从平衡发展来看,这不仅让占上海1/6的土地成为热土,还将使80万崇明人,8万余长兴、横沙人共享现代化成果,真正改变上海“地倾西南"的历史尴尬。
老上海人眼中是极其看重地段的,曾经有上只角,下只角之分。上只角指买办、洋人、社会名流聚居的地方,相对都比较安静,靠近闹市区闹中取静,例如愚园路、湖南路余庆路等;而下只角人员太多,治安复杂,多是穷苦劳作布衣聚集的地方,一般命名都是x家弄之类的。而且上只角和下只角往往靠得很近。一街之隔,仿佛两个天地。当年的上海滩,上只角住的都是比较有钱有地位的人,所以建筑比较精美,街道也会整洁漂亮,治安更不用担心有问题,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仪嘛。而下只角特别是贫民聚集的地方,街道狭窄,建筑破旧,环境较差,而且由于居住人群卫生习惯不好,甚至还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所以相对来讲脏乱差一些;治安也得不到保障。其重要的原因在于:*的公共资源配置不同,社会财富占有不一样,居民的素质也不同。所以导致许多人推崇上只角,贬低下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