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18: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1:13
首先,孙思邈取得的医方、药物学方面的重大成就,在《千金方》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隋书·经籍志》记载医方书目虽有百余部,但能留存至唐代者已不多,其中载方最多者也不过数百,而孙思邈收集整理的医方,在《千金要方》中有4500多个,在《千金翼方》中有2000多个,可谓集唐以前医方学之大成,给祖国留下了一份极为丰富的医学遗产。
虽然《千金方》没有注明引文的出处,但仍可看出其中除引用了张仲景、华佗、陈延之、支法存等20余位著名医学家的医方外,还收集了流传在广大汉族人民群众、文人学士、官僚、宗教界以及少数民族和外国传入的很多医方,如齐州荣姥方、蛮夷酒方、书生丁季回雄黄方、苍梧道士陈元膏等,可见孙思邈读书之多、收集采访功夫之深。
孙思邈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对杂病的认识、防治和护理也有不少创造性的贡献。如他正确地揭示了消渴即糖尿病与疖痈的关系,指出预防糖尿病患者并发化脓*染是一个重要问题,警告医生不得给已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施行针灸治疗,提醒患糖尿病的人要时刻严防破皮成痈的危险,强调患者要随身携带防治痈肿的药物,以备急需。
对于痢疾,孙思邈根据临床表现和大便形状,分为赤白痢、血痢、脓血痢、久痢、休息痢5种,基本上能对后世称之为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作出鉴别。
孙思邈对麻风病的症状描述和分型以及预后的判断,也与后世的认识极其相近。
另外他还明确指出,霍乱病的病因与饮食有关,并非什么鬼神作祟;骨关节结核好发于较大关节,*以髌、膝为多,小儿以脊柱为多;水肿病人注意忌盐等。这些都反映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孙思邈在总结其他医家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营养缺乏性疾病已有较深刻的认识,并创造性运用了针对病因的特效药物。例如他认识到瘿病是一些山区居民因长期饮用品质不好的水而造成的,主张用动物甲状腺和海产药物等进行治疗,这与后世用碘剂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孙思邈对雀目的症状描述已十分详细,并强调用各种动物肝脏进行治疗。另外,《千金方》中还论述了脚气病的病史,指出经常服用谷皮煎汤所煮的粥,便可防治,这也是以含有丰富B族维生素的物质治疗维生素B1缺乏症的最早记载。
就针灸与药物治疗的关系而言,孙思邈很重视针灸与药物并用的综合治疗原则,指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也就是说,孙思邈认为良医的标准必须是既精于针灸,也精于方药,这是很有道理的。
孙思邈对辨证施治原则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也甚强调:“或一病用数十穴,或数病共一穴,皆临时斟酌做法用之。”孙思邈在甄权针灸图的基础上创造性绘制了3幅大型彩色针灸经络俞穴挂图,3幅图分别将人体正、背、侧面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用不同颜色绘出,创彩色针灸绘图之始,这对提高针灸教学质量、准确取穴定位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疗效显著的“阿是穴”也是《千金方》中最先记载的。
“阿是穴”的发现,使针灸治疗更向前推进了一步。哪里痛就在哪里扎针,这种方法称为“以痛取穴”。从此,这种穴位也被统称为“阿是穴”。
孙思邈是一位精通诸科、技术全面的临床大家,尤为重视妇科和儿科。两部《千金方》中妇产科内容达7卷之多,对胎前、产后、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妇产科疾病的防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孙思邈对胚胎发育过程和胎养、胎教等已有了深刻的认识,指出为使“所诞儿尽善尽美”,孕妇必须避诸禁忌,“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在妊娠期的不同阶段,对孕妇活动量要有不同的*,“妊娠3月居住单静”,5月之后则应由静转动,可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并同时增加营养,使胎儿“添髓强骨,以定五脏”。
孙思邈强调临产前后要使孕妇情绪安定,避免惊扰,接生人员切不可显出惊慌或面露愁容,以防导致难产或其他疾病。
用火炙断脐伤面对预防婴儿破伤风有着重要作用。对新生儿的护理和婴幼儿的养育,孙思邈也都有专门的论述。他主张胎儿出生后首先要进行洗浴,以猪胆汁煎汤浴儿,以软布包儿。
另外,对于婴幼儿乳母的选择,孙思邈提出了科学的严格要求:“凡乳母者……但取不狐臭、瘿、痿、气嗽、疥、痴、白秃、瘰疡、唇裂、耳聋、臭鼻、癫痫,无此等疾病者。”孙思邈著作中对婴幼儿的发育过程、哺乳和羊乳喂养卫生等的论述,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孙思邈非常注意按摩导引之术,提倡吐故纳新的静功和熊经鸱顾的动功相结合的锻炼方式,劝告老年人要从事一些不致疲劳的轻体力劳动。还强调人们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食用不熟、不净、有毒的食物,饮食不得过量,咀嚼要细、吞咽要缓,饭后要漱口、要散步,睡眠时不要张口、不要蒙头。他提出的这些细微、具体的要求,都是符合科学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