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21:0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0:47
得到—-逻辑思维
毫无疑问,逻辑思维的成功,为后续得到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用户,也为其核心用户“拍了照”,而得到的核心竞争力其实确是现成的,聪明的罗胖叔早一步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我们知道,现如今类知识类的产品,人群多集中在俩个主战场,知乎以及得到。不禁要问知识到底是什么?知识能带来可观的变现价值与红利吗?是趋势吗?
得到的付费用户(终极用户)分析及定位
1.知识存在的意义大于其本身
知识本身并无多大价值,知识的价值在于其产生的过程。
知识是什么?知识就是人类经过思考而产生的东西,暂且叫做‘果实’,产生的过程记作‘思考’。
果实本身的价值是有限的,是不可持续的,也可以说,果实实则是个消耗品,一次性产物,无生命周期可言。果实存在的本质,是其内在的诱因,也就是诱发我们去思考的元,果实内部的种子,以供后期的可持续性的消耗。
果实的诱因,催生着种子在思考中的成长,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正确的思维框架,从而得到新的属于自己的果实,或者果树。而与其相比,初期的果实作用微乎其微。
2人性与知识对冲
卡耐基已经将人性的弱点翻来覆去的讲了很多遍了,但是真正用到或者会用的人却没多少,胖叔算一个。
从人性的弱点中暂时摘出来三点:利欲惰。
人的需求就如马斯洛需求五层一样,存在横纵以及越阶,但人的趋利性确是不分层次的,说白了,一切都是为了利,而对于知识,就如普遍大众认知的那样,只要A知道的越多,你的成就就越高B要么去读书,要么去旅行C畅销书,成功学,名人传记,不是对书感兴趣,而是纯粹的对人怎么成功感兴趣。目的就是趋利的,只当知识为工具,或者果实。
简单的求知欲,以及深层次的对高等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满足一己之欲。生活节奏的快,才给了我们慢的权利,当你想要急于速成一样东西的时候,说明你已经对此丧失了兴趣,你只是迫切的想得到结果而已,相比于思考过程的漫长痛苦困难枯燥蜕变,直接得到果实显得格外轻松,且有短暂的充实感与成就感,形成‘思维舒适区’。多数人还是喜欢得到既有的果实,而逃避索然无味的思考。
3知识付费的温床
对于知识的渴求,刺激了人们对于得到知识的向往。人群敬畏知识的力量,热衷于知识,极大的降低了对知识获得的下限。
社会毕竟普通人占比高,他们拥有极大的数量,虽然每个个体的资产却没多少,而这其中,多数为最近十几年的大学生,而他们以后也会成为主要带动消费的人群,那么他们关心什么呢?普通的大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混混沌沌,造就了他们的迷茫,他们也是最容易盲从与被引导的一群人。
从大学的象牙塔出来,面对残酷的现实,让本就思维混乱三观缺陷的他们,变得焦躁不安,他们渴望上流生活,却感叹社会不公平,身无长物;他们难于思考,难于执行,他们的数量多的可怕,以后会占据主要市场,他们尚年青,不想庸庸碌碌过完一生,他们最需要什么?核心是什么?我感觉,他们需要一条路,用来宣泄不安与焦虑,不甘与痛苦,他们渴望一场救赎,而这场救赎却务必绕开他们的弱点,或者也就是利用他们的弱点,来达成这场自编自导自演的就是,一个自己创造的“舒适区”,自我畏忌。
而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父母也会极力赞成甚至加入,因为他们就是他们的投影,且他们对知识更是‘敬畏’。与知识相比,钱又算什么?大家不都这么认为吗?
得到的亮点
1.求知若渴苦无捷径—移动互联网(APP,公众号,讲座,线下活动等)
2.对知识匮乏,急于求成,信息精准且通俗易懂——60秒获得XX技巧,两个月从零开始破茧成为全栈工程师等等,时间+特点(最优)+目标格式
3.执行能力弱——-付费每天订阅,钱做导向敦促学习,打卡。外力被动执行。
4.没有能力和毅力,逃避思考过程,直取果实———碎片岁间,不需要自身付出太大的耐力。大师讲解,多么深奥的东西都能让你通俗易懂,且言简意赅,让你思维上有饱腹之感,成就感,从而愿意购买更多,且推荐给他人。
5.标签化,告诉别人我的学习状态,炫耀和虚荣——-分享,赠课,证书,里程碑
6.得到“得到”中没有的快餐——-精品书籍推荐,卖书。流失用户一定的转化:对得到审美疲劳之后,用户会去购买书籍,之后,相比于直接得到果实,思考的过程是疼苦的,远离‘舒适圈’,用户会慢慢觉得见效慢,枯燥,索然无味,最后还会加入得到果实的队列中,因为这样学起来很轻松,言简意赅,而且见效快。
匮乏饥饿之人,只求快餐果腹,食物从何而来并不重要,又何来精与不精?若,来源安全,内容精美,可遇不可求啊!!!不分享给他人,是他人的损失,更是你的损失啊—道德绑架也可以用用。
以上的分析,定位为得到的死粉,也是20%创造的80%价值的那群人,得到的产品和想法还是不错的,会用的人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补自己的短板,但是,在商言商。
而诸如此类的产品,知乎得到等等,其功能不在产品,而在用户自身,对于信息知识的自我过滤的系统的建立,这需要一定的思考能力以及消化能力,而这些人也就是得到的那创造20%价值的80%的用户里的一部分,显然,他们创造的商业价值微乎其微。
本文由@纵浪横潮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0:48
又到了“六一”儿童节,各家早教机构在几周之前就开始打出儿童节主题的促销活动:课程优惠、教具打折、亲子活动等宣传的易拉宝摆放在店门口醒目的位置,墙上也贴满了色彩缤纷的海报。
一位家长一口气买了几万块的课程,“为了孩子的成长嘛,多花点钱也没关系,现在打折还能省一点。”他十分认真地说。
在早教市场巨大的潜力背后,除了家长们为了给孩子寻找新的教育环境不顾一切地大掏腰包之外,还有一波又一波的投资资金在给这个市场注入更加激荡人心的动力。
相对于那些急于在短期获得颇丰收益的早教机构,还有相当一部分早教机构是真正想成为持续发展、合规的教育培训机构,但身份问题卡住了他们,至今没能找到一个能让自己“正规化”的部门。一家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三年来奔走于教育部门和工商部门之间,还是没能拿到教育培训资质。
早教乱象
女儿出生不久,邢子凯的母亲就从老家来到城里帮她照顾孩子。但是不久邢子凯就发现,姥姥带孩子的理念和自己有很大差别。邢子凯觉得,或许可以让孩子到早教中心去“锻炼”一下,还可以从那里学到一些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这也是孩子多跟小朋友接触的好机会。
她开始着手考察家附近的早教机构。看了十几家之后,邢子凯仍然没有找到中意的机构。
首先的感觉就是很多机构的老师都太年轻了,“我发现很多早教中心的老师太年轻,很多都不到20岁,可能刚刚高中或者中专毕业,从农村来打工,找不到工作就来做幼教。我跟有家机构的教学总监聊天时发现,她才25岁,从业时间相对久一些就成了总监。”邢子凯说。在她看来,这些教育程度偏低、收入不高、职业自豪感不强的老师,并不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她所期待的优质教育。
另外,她也对一些开在小区里的早教机构环境很不放心。“有些早教中心就开在工地旁边,周围还在施工,孩子都好动,跑来跑去的要是磕了、碰了怎么办?还有些地方连消防通道都没有。”一谈到安全问题,邢子凯直摇头。
有一次她带着孩子去一家早教中心试听,一进门就觉得房间的味道特别大,一问才知道刚刚装修好。“我也能理解,如果装修好不立刻营业,这个月的房租肯定压力很大。不过这样的环境肯定对孩子的健康不利。”课程还没开始,邢子凯就找了个借口带孩子离开了。
一些大型连锁早教中心在上课时间人满为患,大厅里满是嬉戏的孩子和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的家长。这样的早教中心往往开设了运动课、艺术课和音乐课,一般收费在200多元一节课,一次最少买五六十节课,意味着孩子来这里上课,家长最低的投入也要一万多元。也有一些开设在小区里相对便宜的早教中心,一节课100元左右。这样的早教中心往往环境和设施稍微差一点,来上课的孩子和家长也不少。
另一个原因是早教机构高昂的利润。
加盟市面上已经成熟的早教机构,开设一家700平米的早教中心前期投入需要200万元,除了50万左右的加盟费、每年十几万的管理费之外,还需要投入装修、宣传、招聘、培训、房租、教具等成本,这也是早教收费较高的一个原因。不过,据一家早教机构介绍,这笔投资通常在一年半就可以收回成本。“每个孩子每年在店里的花费至少是1.5万元,每年这个店可以招收150-180个孩子,算下来每个月的收入流水至少是20万元。”这位负责加盟的人士表示。而有些成熟的早教中心,每年来上课的孩子可以达到800个。
而对于一些自创品牌、开设在社区里的早教中心,省去了加盟费和交给总部的管理费,房租只相当于商场的20%,如果再雇佣一些资历不深的老师,盈利将会相当可观。
然而,估计很少有家长会知道,大多数早教机构没能获得教育培训资质,只有少部分早期创办的早教机构获得了批准。
一位家长表示,上过试听课程,觉得课程的设置、提出的概念更多的是满足家长的需求,孩子是不是需要、是不是能理解,也不好说。“我就是想给孩子创造一个环境,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总比待在家里跟爷爷奶奶看电视强。”这位家长说。
除了实地挨家考察,邢子凯还在线上建了一个“8008亲子社区”,和许多80后妈妈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跟很多家长交流之后,她发现妈妈们都很愿意为孩子的教育花钱,她自己愿意把收入的50%投入在孩子身上。
2014年初,邢子凯又怀孕了。她干脆辞了工作自己在家带孩子。而这时女儿也快到上幼儿园的年纪。邢子凯打听了一下,要去上附近社区好一点的幼儿园,三年幼儿园下来需要30万元。她跟老公一商量,30万,也就是开个早教中心的启动资金,干脆自己开一个早教中心教育孩子,自己也放心。
2014年9月,在儿子出生前不久,邢子凯的早教中心开业了。她和合作伙伴亲自挑选有经验的并且爱孩子的老师,自己也学习了很多儿童心理学和蒙特梭利教育的很多内容。女儿现在就在这里上课,儿子大一点之后,也会送到这里来。
邢子凯自己的早教中心刚刚起步,未来她希望能把这个中心做得大一些。而那些已经成熟的早教机构想做大做强,却面临着许多困惑。
灰色地带
三年来,奔走于教育部门和工商部门,一家少儿英语培训机构还是没能拿下教育培训资质。“教育部门不接受材料,工商部门不批准,我们也没有办法。”这家机构的负责人发现,自己想要构建的“早教帝国”成了无人管理的灰色地带。
“这可能直接影响我们的人才招聘和资本进入,使我们很被动。”他说。
全国*常委会于2013年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并不适用于民办培训机构,其中提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的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另行规定。但到目前为止,此项规定尚未出台。
上海市2013年印发的《上海市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成为全国首份关于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文件中这样写道: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登记申请,同时,从事文化教育类培训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向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征求意见。
由于缺少教育培训资质,上述这家机构已经两次接到来自上海工商局的责任整改通知,其主营的少儿英语培训超出了企业现有经营范围。
一个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在经营范围上增加“教育培训”这一项。但这个申请无法被核准,不仅如此,这家机构还被告知,即便新设一家教育培训公司也难以被核准。事实上,上海市工商局[微博]就没有能够接受这项业务的窗口。
成立一家针对0-3岁儿童的早教机构只需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不需要在教委备案。但想要开展教育培训业务,工商部门又没有相应的许可权限。北京市教委就早教机构为什么不纳入教委的监管范围做出回应:“现在国家法律对此的规定是,谁审批谁监管,法律并没有规定早教这一块需要教委审批,早教机构属于商业机构,并不属于教育机构。但是成立幼儿园,是需要在教委备案的。”
经过反复梳理,这家机构发现自己正身陷一个怪圈:营利性的民办培训机构不属于《民办教育促进法》调整范围,应遵守《公司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经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受其管理,但另一方面,和教育这两个字相关的营业范围都要去教委获得相关资质。“既然现在没有法规,我们就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如果要出台法规,我们就按照法规来办。但现在我们的现实情况是,办资质上办无门,”该早教机构表示,“我们需要一个行业法规标准,我们可以协助行业来建立标准,但我们没有这样的途径。”
事实上,*部门也有同样的困惑。针对早教市场的监管,中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权责不明为早教市场的乱象提供了土壤。目前,工商部门对注册企业的监管已经从年检制变成了抽查制,“如果没有被举报,企业可能三年都不会有人来检查。”一位接近国家工商总局人士透露。
超范围经营的早教机构不在少数,据了解,在早教机构密集生长的一线城市均无法办理“教育培训”资质的审核,仅在部分区域可以办理“教育咨询”资质的核准,更多的早教机构选择了细目类的范围,包括艺术培训,绘画培训等经营范围,而要进行少儿英语培训,必须得到教育培训资质,否则均属于超范围经营。
何时找到一个能让自己“正规化”的部门,这成为那些想要真正在早教市场打拼出自己一片天地的早教早教机构最关心的问题。
等待礼物
早教这一舶来概念在中国市场持续膨胀。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的统计,2013年中国针对儿童早教教育的市场规模达到2130亿人民币,占到了整个中国儿童消费市场规模的15%。
爱早教发布的2014年中国早教市场分析报告就显示,在其回收的3060份有效问卷中,64.4%受众有意愿使用早教机构的服务。
不过,这份报告也显示,早教服务市场在新世纪头近15年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包括早教机构的内部管理还尚未健全就已经走上了和资本绑定的关系;家长对早教服务整体认识还处在懵懂状态;中国家长普遍的“不要输在起跑线”的观念使得现在早教服务出现同质化。
但这些问题并没有让教育部门将早教纳入其管辖范围,一方面是根据法律规定,早教并不属于其职权范围。另外,教育部门也有自己的顾虑。
“如果0-3岁的儿童教育都归教育系统管,那就释放出一种信号,好像孩子一出生就要纳入国家正规的教育体系。”一位某区教委的工作人员表示。
一位教委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公平性是制定任何法律法规必须的考量,教育法规当然也在其中。“目前0-3岁儿童早教的需求主要在城市,广大的农村这种需求很小。如果我们把过多的资源投入到早教,全面来看这并不公平,相当于拿所有纳税人的钱补贴富人。像义务教育法就是适用于所有地区所有儿童的,不分城市和农村。”他说。
当然,另一个很现实的因素是,对幼儿园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根据某市教委的官方回应,全市一共有1426所幼儿园,其中纯民办的幼儿园有532所。这几年幼儿园入园压力非常大,首先是近几年新生儿数量很多,其次,自外来人口也在持续增加,目前小学入学时,非本籍的学生已经占到了40%。此外,幼儿园并不是小学入学的必要条件,原来很多人没有上幼儿园的需求,随着城市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和人们教育理念的改变,现在上幼儿园的需求持续增加,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投入增大等原因,导致上幼儿园的需求大幅增加。
由于公立幼儿园数量远不能满足当下市场的需求,民办幼儿园大量出现。
去年下半年,某市对民办幼儿园进行了一次清查,在部分区域针对未能在教育部门备案的民办幼儿园采取了取缔,关停措施。一位参与过这次清查的某区教委的工作人员表示,有些民办幼儿园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就开在小区的某个居民楼里,卫生状况堪忧不说,连消防通道都没有。
某市教委表示,社会力量办园属于办学校性质,教委会对私立幼儿园督导,对于小规模办园、切实解决当地儿童入园难问题的一些私立幼儿园,每年会有一定的补助,具体由各区县教委负责,资金由各区县财政出,至于补助的标准各个区县有所不同。
教育部门的管理范围从最初的义务教育延伸到学前教育,是随着市场需求逐步演化的。据一位资深幼儿教育专家的看法是,目前的幼儿园教育已经出现了小学化的趋势,幼儿园教授的课程很多都是小学的课程,这对儿童的发展并不见得有利。
自2010年*下发文件《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之后,各个省市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始加大对幼儿园的财政投入。一位知情人士说,2012年,某市教委拿到50亿元针对学前教育的补助资金,这是市教委学前教育处第一次领到如此巨额的资金支持,随后,市各区开始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力度。
不过,就早教市场本身来说,眼前的这种“野蛮生长”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而那些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的机构,他们的成长也给早教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六一”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可以收到礼物的节日,对于众多的早教机构来说,他们也在等待着一份期待已久的礼物。
谭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0:48
最近,共享单车在很多城市火了起来,实惠,方便成了它的有效名词。
共享单车出现在城市街头巷尾,各种尴尬和问题也随之而来:违法占道停放屡遭投诉、骑车人随意在机动车道上骑行,未成年人骑行等等。给城市交通监管带来很多难题。
共享单车自称对缓解交通拥堵、提倡低碳绿色出行、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都有帮助,背后又有这么大的市场前景,因此引来风投纷纷注资。这也增强了单车平台的信心,一度风靡北上广等众多热门城市。
正如曾经的网约车,随着各类问题的暴露,共享单车也被推上了*的风口浪尖,引起了地方*对乱象的关注。
*部门也出台了很多的*来管理共享单车,但是事实上,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应该以方便大家的角度,不给这个城市的交通带来了负面情况下使用共享单车。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吴伟强认为,共享单车这种运作模式需要占用一定的城市空间,建议*管理部门及早出台相关方面的规范。
吴伟强建议,共享单车平台先做好系统规划,听取原自行车租赁经营者及社会各界的意见。
同时,补修法律课程,保养好上路车辆并要利用好其“灵活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0:49
人在事外乐在其中
——
前几天,
一则《中国餐饮报告(*2017)》
新闻报道:
日本菜位列中国八大菜系,
还排在粤菜和浙菜之前。
成功吸引人们的眼球。
这些年,
日本菜到底在中国
是如何野蛮生长的?
这点值得我们思考。
今天,
跟着事外一起看看,
这些信息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日料:2016年的最大黑马
根据《中国餐饮报告(*2017)》公布的“2016年餐饮业营业额”数据来看,37个餐饮品类的营业额整体呈倒“L型”曲线分布。
纵观全表,日料排在粤菜和江浙菜之前,位列第八,不可思议。
日料是2016年度的最大黑马,悄无声息地惊艳到人们。
日料到底占据中国多大市场?
在2006年,日料店的数量在北京还屈指可数。随着日韩文化的流行,到2016年,北京的日料店已超过1500家。并且,每年还以150家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
上海日料店的数量最多,增速更快,2006年到2016年的10年间,已悄然增长了3倍,成为在上海仅次于中餐的第二大餐饮业态。
超越80%的中餐,日料有哪些窍门
除去不可控的客观因素,从餐饮运营的基本功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窍门:
(1)文化基因
日料传统文化基因深厚,仪式感更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和食”,更是给日料增添不少文化色彩。
(2)极致的产品和健康理念
日料以高品质的食材、高质量的品控著称。比如,在国内大热的松本楼,北京的四叶等高端日料店,无不是以产品而闻名遐迩。
(3)供应链
供应链在日料市场是相当重要的的板块。
供应链的壁垒高低,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这个市场的竞争段位。
(4)场景设计
日料店往往十分看重场景设计,好的日料店一定会花更多的心思在场景还原上,更有餐厅要求所有服务员说日语、学习日本文化。
这也给中餐经营者提了个醒:场景设计不是装修装饰,体现在对内入脑入心的理念和对外的每一处细节、每一个仪式感。
(5)模式
不知你是否注意,中高端日料有个共同点:扩张很慢。
不像动辄大规模发展加盟的餐饮品牌,很多做了十多年的日料品牌,也是门店数寥寥。
不求速度和规模,追求“开一家成一家”的单店极致效率、极致客流、极致口碑。
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变迁,
人们对于吃的讲究从未改变,
只会越来越精致。
在吃的法则里,
精细重于一切。
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
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
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
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这里是事外,
一个可以享受时光与休闲欢聚的地方。
希望与你分享红尘世外的洒脱。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少年是*,也是我们
▶喜欢你:要不要一起吃个饭
▶侯亮平与钟小艾:婚姻的最佳状态
▶致青年: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艾雷海岸的蓝色海洋: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威士忌·日式料理·爵士流行的跨界融合
深圳中心城
试营业期间,我们会做的更好!
加盟热线
400-882-5298
136-1198-3386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0:50
拥有光鲜亮丽的模特身份和年轻的冲浪玩家,这样的女子应该会被认为从小家境优渥,常常能接触到最好的资源。但作为澳大利亚冲浪新秀的Imogen Caldwell,却因为生长条件太“特别”而被不断报道。
今年只有18岁的Imogen Caldwell,已经被媒体称为澳大利亚冲浪女性的未来了。但其实,她是三年前才开始接触冲浪的,而且也不是因为想冲出个名堂什么的,仅仅是因为除了冲浪没什么事可做......
多年前,Imogen的父母卖掉家里的东西,带着他们兄弟姐妹5个开始了旅行生活。父母觉得这个世界有太多精彩的东西值得他们去看看。
直到有一天在西澳的冲浪营地——The Bluff,有人提供给了他们一家工作机会,他们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这个距离珀斯还有12小时车程的冲浪营地常驻人口有12个人,其中有7个人是Caldwells一家,其他都是游客们来来往往。
Imogen说,生活在这里的孩子都是“野蛮生长”的,虽然父母会为他们安排家庭教育。但他们除了快乐好像啥都没有,大家也都不爱穿鞋,她觉得他们有点像生活在天堂里的孩子。
天堂里的孩子也没有太多利用现代科技的娱乐活动,营地是沙漠,然后就是大海,能玩的就是冲浪、捕鱼或者潜水。
三年前Imogen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跟姐姐一起去冲了一次浪。她们去的地方是鲨鱼、鲸鱼等海洋生物迁徙交汇的地方。所以去那儿冲浪得克服对鲨鱼的恐惧,还要常常清理粘在脚上的海胆。
Imogen开始冲浪以后,就老想去玩,发自内心地想提高自己的冲浪技术。
因为她的勇敢和冲浪天赋,这个来自小到没人知道的地方的小姑娘很快被注意到。再加上出色的外型,她还成为了一名签约模特,成为品牌代言人。
现在的她去到了纽约、夏威夷甚至更多更大更远的地方。但对户外的爱依然没变,她用当模特挣来的钱到处旅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滑雪
▼
机车
跟老爸一起捕鱼
虽然见识了更多彩的世界,虽然她之前从没参加过舞会、趴体,但她始终认为那个沙漠和海洋结合的地方,从来不下雨、没什么树的贫瘠之地是度过美好童年的理想之地。
Imogan一家
当被问到能不能给其他人一些建议的时候,她很实在地说“我不能告诉别人怎么去生活,因为我都是自己探索出来的。但是可以用T.S.Eliot的一句话来概括,‘只有那些勇敢冒险的人,才会发现自己能走多远...’”
可以说,Imogan的成长轨迹受不走寻常路的父母影响,
“野蛮生长”倒也能长成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在模样
。
排版:汤圆儿
图文来自于极致玩家,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