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21:3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5:13
清华大学不是个人创立的而是清*创立的。
1911年4月9日,清*批准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并订立章程。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归北京*外交部管辖,面积450余亩,校园建筑体现出“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的特点。学制8年,分中等、高等两科,高等科学生毕业后一般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
1916年清华学校正式提出改办完全大学,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设立国学研究院,开始向完全的大学过渡。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的创立背景: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9月,清**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1904年美国表示所得赔款“原属过多”,可用于“退款办学”。经中美双方多次商谈,于1908年确定退款办学相关事宜。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1906年给美国总统《备忘录》中的一段话反映了美国退款办学的真实目的:“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清华大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5:13
清华大学的创始人是唐国安。
唐国安(1858年10月27日~1913年8月22日),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香山县人(今珠海市唐家镇鸡山村人)。清末民初的外交家、教育家、清华大学创始人。
1912年4月至1913年8月出任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1912年5月以前称监督)。
扩展资料:
唐国安主持清华学堂工作后,立志整顿校务,办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事,经呈报外务部批准,于1912年5月23日将游美学务处撤销。过去的招生、国内准备、遣派、留学监督等职权,是分别由学务处,学堂、驻美监督处3个部门去操作管理的,现在统统改为归学堂统一操作管理。学堂监督的权力由此加大,上司干预过多的问题也有所解决,这便于学堂工作的开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件事,经呈报外务部批准,于1912年10月17日将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外务部任命唐国安为第一任校长,周诒春为副校长。他们着手总结近年来办学的经验,修订原有的章程。主要有:
(一)将一度实行的中等科5年、高等科3年的“五三制”改回中等科4年、高等科4年的“四四制”,充实教学内容,实行高等科文(文法)实(理工)分班;
(二)将高、中等科混合招生改为中等科统招、高等科插班招;
(三)坚持“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等等。
他们力图通过各项措施,提高学生素质水平,提高学校的档次,让学生经过几年学习之后,中等科(高小程度入学)毕业能达到美国高中一、二年级水平,高等科毕业能达到美国大学一、二年级水平,相当于美国的初级大学。
学生赴美后,可以直接上三、四年级,缩短了上大学的期限,也为早日进入研究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创造了条件。这些措施在其后来补充修订的《清华学校近章》中得以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国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5:14
唐国安。
唐国安(1858年10月27日~1913年8月22日),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香山县人(今珠海市唐家镇鸡山村人)。清末民初的外交家、教育家、清华大学创始人。
1912年4月至1913年8月出任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1912年5月以前称监督)。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
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1904-1905),美国*因“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决定退还部分,徐世昌主张用此款开发东北,袁世凯主张用于实业,而时任清*外务部右侍郎的梁敦彦则力主开办学堂。梁敦彦的主张恰好与美国*计划一致。
1908年,梁敦彦代表清*与美国签约,中国自1909年起每年选派100名留学生赴美学习,直至1940年。根据中美协议,清*成立了“游美学务处”,梁敦彦还推荐同为第一批留美幼童的唐国安主持赴美留学事宜。
1909年清*成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直接选派学生游美,同时着手筹设游美肄业馆。唐国安参与“庚款留美”的具体组织工作,担任外交部、学部所共属的“游美学务处”会办,进而成为清华学堂副监督、监督,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
1910年,唐国安任外务部考工司主事,1910年11月,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学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业馆办法。唐国安为为游美学务部肄业馆选址清华园,故呈请将游美肄业馆名称改为“清华学堂”。12月,清*学部批准了这个改革办法。
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在清华园开学,这就是清华历史的开端。1912年10月17日,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唐国安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
唐国安任校长期间,为清华创立时期的经费四处奔走,使清华的办学资金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同时抓住时机扩充校园。唐国安一年之内两次扩充校园。
第一次在1913年春,请*将清华园西邻之近春园划拨学校使用,获准;接着,再次请*将近春园西邻之长春园东南隅划拨学校,获准。这两次扩充共增地480亩。1913年8月22日,唐国安因心脏病去世。
第二任校长周诒春到职后积极筹备改办大学,在任职期间(1913年8月~1918年1月)又盖了一批适应未来大学需要的高标准建筑(清华著名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均始建于周诒春任内)。
1916年清华学堂大楼向东进行了扩建,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4560平方米。由于种种原因,清华国学院于1929年终结。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的教学、行政等领导机构基本都设在清华学堂大楼里。解放初期,学堂西部仍是校领导机关(校委会)所在地,东部的一部分曾用作*清华党总支的办公室。五十年代以后,梁思成为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迁入此楼,清华学堂大楼成为建筑系专用系馆。
“*”期间,清华学堂大楼因年久失修遭到了严重损坏。“*”结束后,关于如何处理这座残旧的建筑,曾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在刘达校长的坚持下,由张维副校长亲自向技术室下达修缮加固任务。
1978年底学校基建处许大华等人经丈量重新绘制了、档案馆目前仅存的清华学堂的建筑图。在七八十年代,这里曾为精密仪器系工程制图教研组所用,并有全校公用制图教室。目前,清华学堂大楼是学校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注册中心等机构的办公场所。
1990年代末,清华校教务处迁入东半部,成为全校学生返校注册的必到之处;校研究生部迁入西半部,从此结束了清华学堂用作教室的历史。
2001年,清华学堂作为“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的一部分,进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国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5:14
唐国安。清华大学创始人唐国安,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香山县(今珠海市)唐家镇人,1858年出生,是容闳1873年带往美国留学的第二批幼童。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5:15
唐国安(1860年--1913年),1912年4月至1913年8月出任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1912年5月以前称监督)。男,字介臣,广东香山县(今珠海特区)唐家鸡山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被曾国藩选送为第二批留美幼童官费生赴美国留学,初入新不列颠中学,后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归国,任上海某校教员,继任教于约翰书院(即后来的圣约翰大学),并被聘为《南方报》编辑,期间,唐国安兼任寰球中国学生会会董。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唐国安调北京,任外务部司员,兼任职京奉铁路,清宣统元年(1909年),唐被委为在上海召开的万国禁烟会议的中国代表,在会上慷慨陈词,力主禁烟禁毒,以利民生。其时,清廷筹建清华学堂,清宣统元年(1909年)4月在北京成立“游美学务部”,任命外务部丞参周自齐为总办,学部郎中范源濂、外务部主事唐国安为会办,于清宣统元年至宣统三年(1909年—1911年)三年间,协助各省直接派遣三批留美学生。1909年7月由外交部候补主事充任游美学务处会办。清宣统二年(1910年)清*正式任命唐国安为外务部考工司主事。清宣统三年(1911年)2月,游美学务部将“游美肄业馆"正式定名为“清华学堂”,唐国安兼任清华学堂副监督。同年,复任在荷兰海牙召开的万国禁烟会议代表。*元年(1912年)4月,北京*外交部取消游美学务部,其原有一切职权划归清华学堂接管,唐国安被任命为正监督。5月,清华学堂改称为清华学校,“监督”改称为“校长”,唐国安出任清华第一任校长。清华学校于1911年4月29日开学后,10月因发生辛亥*停课。1912年5月,他主持好学生重新开学。此后,在唐国安在任清华学校期间,每年都将该校高等学科的毕业生资送美国留学,共资送高等科毕业生留美两届共59人。建校后,唐国安殚精竭虑,仍尽力为学校的发展制定规划。*2年(1913年)8月2日唐国安在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