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诗词翻译及原文(十二首送春诗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11: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00:35
有一个特别可惜被渐渐抛弃的传统,就是古人特别有仪式感。比如,古代的节日特别多,除了我们现在还在过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等,还有很多已经遗忘的节日,比如,人日节、花朝节、上巳节、社日节、沐兰节、中元节等等,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仪式和礼节。一个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多仪式,比如,刚出生的小孩有“抓周”,女孩在十五岁时,有“及笄”仪式,男孩在二十岁有“弱冠”仪式,等等。
古人特别喜欢春天,制定了“二十四番花信风”风俗,有各种花神。在春去夏来的时候,人们会惜春,更有“送春”的风俗。而文人墨客则更加重视“送春”,这从历代数不胜数的“送春”诗词可以看出。
1. 《送春·水浅鱼争跃》,高骈
唐代诗人高骈是晚唐名将,著名诗人。他的诗,我们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那首著名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这首《送春·水浅鱼争跃》,也写得很不错:
水浅鱼争跃,花深鸟竞啼。春光看欲尽,判却醉如泥。春光看欲尽,判却醉如泥
“水浅鱼争跃,花深鸟竞啼”,估计是要下雨了,在浅水区,鱼儿争相跃出;鲜花已经开到最旺的时候,鸟儿竞相歌唱。
“春光看欲尽,判却醉如泥”,看看春天就要归去了,怎么能够不让人拼却一醉呢?哪怕是烂醉如泥,也不管了。
一句,“春光看欲尽,判却醉如泥”,表达了诗人对最后的春光的留念和珍惜,没有一般文人“送春”时的那种哀怨,非常值得赞赏的。
2. 《送春词·日日人空老》,王涯
比较而言,唐代确实是中华历史上最为霸气的时代,哪怕是“送春”,也看不出一丝的伤感,更多的是豪放。比如,这首唐代诗人王涯的《送春词·日日人空老》,虽然对春天有着不舍,但丝毫不悲伤:
日日人空老,年年春更归。相欢在尊酒,不用惜花飞。相欢在尊酒,不用惜花飞
“日日人空老,年年春更归”,语气带着不舍,诗人说,我们一天一天的老去,而年复一年,春也年年会归去,实在是不舍啊!
“相欢在尊酒,不用惜花飞”,既然是不舍,那么我们就更加要注重当前。让我们举起酒杯,欢聚在当下,不用去怜惜花飞花落,那些是自然现象而已。
一句,“相欢在尊酒,不用惜花飞”,尽显了唐人的豪放,我们可以大口喝酒,享受当下,春归便春归。
3. 《风流子·送春》,李雯
唐人的豪放,到了宋以后就很少了,越往后走,就越婉约了。比如,这首清代诗人李雯的《风流子·送春》,虽然写得很唯美,但充满了春去的伤感,好在并不哀怨,就值得我们一读:
谁教春去也?人间恨,何处问斜阳?见花褪残红,莺捎浓绿,思量往事,尘海茫茫。芳心谢,锦梭停旧织,麝月懒新妆。杜宇数声,觉馀惊梦;碧栏三尺,空倚愁肠。东君抛人易,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留下长杨紫陌,付与谁行?想折柳声中,吹来不尽;落花影里,舞去还香。难把一樽轻送,多少暄凉。谁教春去也?人间恨,何处问斜阳?见花褪残红,莺捎浓绿
一句,“谁教春去也”,充满了伤感,更是“何处问斜阳”,连夕阳都要西下了。现在,“见花褪残红,莺捎浓绿”,鲜花褪去,只剩下残红;黄莺在浓绿的树梢上,夏天来了。词人在感叹春去的同时,也不免感叹“思量往事,尘海茫茫”,思量往事,碌碌无为,展望未来,更是尘世茫茫,一片茫然。
“杜宇数声,觉馀惊梦”,“杜宇”,即子规鸟,叫声是“不如归去”。所以,春归了,子规鸟叫了,又激起了词人的归乡心情。
“东君抛人易,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东君”,司春之神,指春天,这里是指时光。时光容易抛却人,猛然一回头,旧日的池塘依旧,只是人呢?是否依旧?“留下长杨紫陌,付与谁行”,当年一起在池塘玩耍的小伙伴呢?只剩下两旁长着高大杨柳的陌路,连个送行的人都没有了。
4. 《送春·留春春不住》,宋辅仁
这首清末诗人宋辅仁的《送春·留春春不住》,稍稍理智了一些,告诉人们,不用为春归而伤感,重要的是珍惜当下,特别是珍惜少年时:
留春春不住,饯春春已去。适将追送春,不识春归路。春归不可寻,笑问知何处。可惜少年时,枉自伤迟暮。留春春不住,饯春春已去
“留春春不住,饯春春已去”,你想留春,但春是留不住的;当你想给春饯行的时候,却发现春已经归去了。“适将追送春,不识春归路”,于是,你又想去追寻春天,却也无法追寻了,没有人能识得春归的路线。
“春归不可寻,笑问知何处”,春归去了,也不可寻找了,何必要笑问知不知道春归何处呢!“可惜少年时,枉自伤迟暮”,还是可惜可惜你的少年时光吗?不要再这枉自为暮春而伤感。
整首诗,告诉我们,春归很快,留也留不住,也无处寻找,不止是春天是这样,人的青春何尚不也是这样,不要伤春了,还是好好珍惜你的少年时吧!
5. 《送春词·昨来楼上迎春处》,刘禹锡
诗豪刘禹锡,“送春”虽然悲伤,但也豪放。纵是万古同悲,不如大醉一场,忘掉一切。他在《送春词·昨来楼上迎春处》中写道: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临江心事违。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诗豪虽然伤春,但他更伤光阴易逝。“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昨日,我还在这座楼上迎春来着,没想到今日就登楼送春了。这句,看不出诗人有多伤春,但看得出诗人是相当惜时。
“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诗人还是伤春的,要不怎么会看到兰花,就感觉兰花花蕊只剩下残妆,饱含了露珠,就像在哭泣一般;而长长的柳条更加茂盛了,在风中挥舞,像是在跟春天告别。
但是,有多伤心?似乎看不出。纵然是春归了,但兰花还在,可以安抚诗人那颗悲痛的心;而茂盛的柳条,似乎在潇洒的挥手告别春天,没有多么伤心。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春归了,自然是万古至今都同此悲伤。但诗人是豁达之人,自然有调节之法,就是大醉一场,忘掉这一切。
6.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燕公楠
这首宋末元初的词人燕公楠的《木兰花慢·西湖送春》,写得相当婉约,充满了哀伤,但写得非常唯美,值得一读: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彩云回首暗高台。烟树渺吟怀。弃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西楼半帘斜日,怪衔春、燕子却飞来。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我想问花儿,你为谁开放,现在又是为谁而零落?花儿默默不语。“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其实,现在纵然有些鲜花儿,但也只剩下三分春色,而这三分春色,也即将一半随流水,一半入尘埃而去。
然后,词人又感叹人生。“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人生能有几回能够欢笑的,就算是相逢的喜悦,也会因为催酒干杯而大醉,白白浪费了这相逢的机会。
词人想留住春天,“弃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放弃一醉,而想留住春天,可想而知,春天留不住,到头来只得大醉一场,不忍看着春归去。“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就算是这一场大醉,在青楼里的一枕好梦,也被春归时的风雨所惊醒。
这首词,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悲伤!
7. 《蟾宫曲·送春》,贯云石
这首元代散曲家贯云石的《蟾宫曲·送春》,把伤春对象对准了思妇。如果说文人的伤春,多少有些“为赋新词强作愁”,但思妇的伤春,却是实实在在的:
问东君何处天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问东君何处天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问东君何处天涯”,想问问春天又浪迹到了天涯何处呢?就像那个浪迹天涯的游子。“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杜鹃的叫声是“不如归去”,更映证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那答”,何处,哪里。春天是随着柳絮被风吹向了哪里呢?还是附着在游丝香味在谁家惹相思呢?“絮吹”,也是游子的象征,象征了思妇心中的那位游子。
“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春归了,思妇相思苦,倦了,不想再弹琵琶了,她倚靠再秋千上,而明月照在纱窗上,那是一种淡淡的思绪。
8. 《送春·欲别东风剩黯然》,罗邺
这首唐代诗人罗邺的《送春·欲别东风剩黯然》,可以说是唐代“送春”诗词中比较婉约的一首,但诗人更多是是对人生光阴逝去的感叹,因为他知道,今年“送春”归了,明年春还会回来,只是人又老了一岁:
欲别东风剩黯然,亦知春去有明年。世间争那人先老,更对残花一醉眠。世间争那人先老,更对残花一醉眠
“欲别东风剩黯然,亦知春去有明年”,准备跟东风、跟春天告别,但却只剩下黯然伤神,不是因为“送春”,因为我知道今年春去,还有明年春天会回来。
我黯然伤神是因为,“世间争那人先老”,固然春天年年来,但这世间,人却是一年老了一年,已没有多少次春回了。无尽伤感,只能“更对残花一醉眠”,对着残花,大醉一场。
这首诗,读来不禁无限感慨,“亦知春去有明年,世间争那人先老”,今年“送春”,明年固然能“春回”,但人生能有几个明年呢?唐人都明白的道理,我们今人又有几人能明白呢?
9. 《点绛唇·送春》,毛奇龄
这首《点绛唇·送春》,是清代诗人毛奇龄在“送春”时节又赶上送人,双重伤感,但诗人忍住无限的伤感,转而祝福离人与春同在,特别有意思,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词,非常值得一读:
恼杀啼鹃,逢人还道春归去。留人不住。谁要留春住。花絮茫茫,万点愁人绪。归何处,春归无路。莫是人归路。花絮茫茫,万点愁人绪
“恼杀啼鹃,逢人还道春归去”,这个杜鹃的啼叫太让人生气了,逢人就叫“不如归去”,是*归去呢?还是叫人归去?不管是哪种,我都不喜欢。
“留人不住。谁要留春住”,唉!人都留不住,谁还有心思留住春呢?“花絮茫茫,万点愁人绪”,柳絮纷飞,白茫茫一片,一万点就像离人和送别的人的愁绪。
“归何处,春归无路”,春将回归何处呢?好像无处可归。“莫是人归路”,莫不会是友人的归路吧!朋友,我祝你永远与春同在!
10. 《卜算子·送春感赋》,许德苹
这首清代词人许德苹的《卜算子·送春感赋》,真正把人们的惜春之情,完完全全的表达出来,一般人惜春也就罢了,词人惜春,可以说是“春痴”:
乍喜好春来,何事匆匆去。为把东皇著意留,花幛重重护。自笑太痴情,又自从头悟。分付荼蘼不许开,春也归无处。分付荼蘼不许开,春也归无处
“乍喜好春来,何事匆匆去”,刚刚兴高采烈好春来到,可不知道何事导致春天太匆匆了。“为把东皇著意留,花幛重重护”,为了把春天着意留住,我用了重重障子把春花围起来,保护起来。
“自笑太痴情,又自从头悟”,可惜还是留不住,鲜花不断地坠落,所以我不禁暗自大笑,自己是太痴情了,明知道春留不住。但又不禁开始想,有没有其他法子留住春天。“分付荼蘼不许开,春也归无处”,有了,我可以吩咐荼蘼不许它开放,这样,春天也就无法归去了。
一句,“分付荼蘼不许开,春也归无处”,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荼蘼是倒数第二,最后一位是楝花,楝花属于夏季的花儿,所以,荼蘼开过以后,春天就结束了。如果能够让荼蘼不开花,那么春天就没有过去。
看看,词人痴迷到了什么程度!
11. 《调笑令·送春》,黄琬璚
这首清代女诗人的《调笑令·送春》,特别有意思,虽然它的基调是伤感,但整首词又写得特别的豪放,场景也写得比较宏大:
春去。春去。无计可留春住。飞来飞去晴霞。千树万树落花。花落。花落。天涯数声残角。飞来飞去晴霞。千树万树落花
“春去。春去。无计可留春住”,春去了,春去了,我是没有办法把春留住了。
“飞来飞去晴霞。千树万树落花”,只看到天边飞来飞去的晴天红霞,眼前是千树万树花飞花落。
“花落。花落。天涯数声残角”,无可奈何,花也落了,花落了,更加伤感的是,数声从海角天涯传来的残余角声。
这首词写得比较宏大,先是天边“飞来飞去”的晴霞,又是“千树万树”的落花,最后远在“天涯”传来的残角,无不把春归写得特别宏大叙事。
12. 《清平乐·送春》,曹慎仪
同样是女诗人,这首清代女诗人曹慎仪的《清平乐·送春》,就婉约得不能再婉约。这是一首基于思妇角度的“送春”词,婉约得几乎不可见:
天涯离恨。春尽愁难尽。只有枝头莺语近。不管粉残香褪。一帘烟絮轻吹。销魂怕说春归。又见夕阳深院,东风点点花飞。又见夕阳深院,东风点点花飞
“天涯离恨。春尽愁难尽”,思妇与良人天各一方,正所谓“天涯离恨”,这种“离恨”,就算是春尽了,但离愁也难以消尽。“只有枝头莺语近。不管粉残香褪”,思妇见不得枝头得莺歌燕语,也看不得粉色花残,花香褪去。
“一帘烟絮轻吹。销魂怕说春归”,一帘的柳烟柳絮吹来吹去,就是没有一个倚靠,就像一颗思妇的心。思妇正伤神,更怕谈到春归。“又见夕阳深院,东风点点花飞”,又是一个夕阳西下的时候,依旧庭院深深,东风吹来,一阵阵花落花飞。
毫无疑问,这是一首写给思妇的词,“天涯离恨”,自然是形容思妇和良人。“一帘烟絮轻吹”,柳絮纷飞,象征着思妇那颗无依无靠的心。“夕阳深院”,庭院深深,一直象征着思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