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13: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07:36
在北宋时期,“九僧”诗得到了文学大家欧阳修等人的高度评价,伴随着《九僧诗集》在两宋间的广泛传播,这一诗风被赋予了深远的文学史意义,对宋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宋初的诗人,无论是学习元白体还是晚唐体,以及稍后的“西昆体”,都在唐代诗歌的道路上探索,而“宋诗”的独特风貌尚未完全形成。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指出,北宋初年诗坛普遍受到晚唐风格的影响,直到真宗朝前的三个朝代,才出现了带有唐代韵味的宋诗。
“白体”诗多由中上层官僚创作,如王禹偁,他们的诗风平易,关注社会现实,有唐代新乐府精神。然而,此类诗常因陈词滥调而被批评为浅俗。相比之下,“晚唐体”则更适合中下层文人,包括隐逸诗人如林逋、魏野,他们共同追求的是清苦工密的风格,与“元白体”末流的平庸形成对比。“西昆体”则由台阁文人创作,他们追求文章的华丽,与杜甫的质朴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仁宗朝时,苏舜钦等人推动了诗文革新运动,导致“白体”、“晚唐体”和“西昆体”逐渐淡出,代表宋代特色的“宋诗”开始崭露头角。然而,即使这些流派看似退出诗坛,其影响并未完全消失,其他诗派如“江西诗派”依然有影响力。南宋后期,随着“江湖诗派”的兴起,晚唐体成为主流,他们虽未公开标榜“九僧”,但实际上以晚唐风格为榜样,与“九僧”及晚唐僧诗有共鸣。
晚唐至南宋,儒释道三教的融合影响了诗僧的审美,尤其是“江湖诗人”,他们在困境中寻找出路,与“九僧”有情感上的共鸣。他们的诗歌创作,虽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江西诗派”流弊的修正,但也存在局限。尽管如此,他们的出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但其成就与“九僧”和“江西诗派”相比,仍有差距。
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如同一个圆圈,从晚唐风到“九僧”诗,再到“江湖诗派”的晚唐体,最终回归原点,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革新,但也反映出诗人探索的局限。宋亡后,古典诗学的辉煌时期渐行渐远,到了明代,诗人们在“诗必盛唐”的口号下,创作成就难与唐代名家相提并论,标志着古典诗学的巅峰已然过去。总的来说,“九僧诗”和晚唐体是唐音的回响,也是辉煌唐诗时代的余晖,但它们在宋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容忽视。
扩展资料
中国宋代初期诗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等九人的并称。 当时西昆体盛行,九僧不满西昆体的浮艳诗风崇奉晚唐贾岛、姚合一派,互相唱和,作品多写隐逸闲趣及林下生活,风格清奇雅静。其中惠崇不但能诗,画亦有名,世称“惠崇小景”。原有《九僧诗集》,久已不传。郑樵《通志·艺文略》著录《九僧选句图》一卷。所作见《宋高僧诗选》及《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