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16: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22:17
在70年代初期,Matter和Schmid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他们利用啮齿类动物的骨髓细胞微核率来检测可能具有诱变性的化合物,从而建立了微核测定法。这种方法逐渐从动物和人类扩展到植物领域,体现了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常,人和动物的微核测试主要依赖于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然而这些细胞的培养过程复杂,同步化难度大,微核率相对较低,一般仅在0.2%左右,这*了其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相比之下,植物系统显示出更大的优势,比如利用高等植物如花粉孢子进行微核测试,它们具有天然的同步性,操作更为简便。例如,Te-Hsiu Ma在70年代末采用美洲鸭跖草(Tradescantia paludosa)建立的四分孢子期微核率计数(MCN-in-tetrad)系统,就是一个显著的成功案例。
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在1983年引入了蚕豆根尖微核测试,这一创新应用于水环境污染监测,其可靠性和实用性得到了认可,已被列入国家《生物监测技术规范(水环境部分)》。微核是细胞染色体断裂后,未在细胞*中正常分配的染色体片段形成的异常结构。当细胞受到生物、物理或化学因素的损害,可能导致染色体丢失或断裂,从而在细胞浆中形成单独的、较小的微小核,这是微核现象的直接反映。
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细胞作用而产生的。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