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17: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01:05
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深受农业生产的支撑,其中稳固的血缘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在这个背景下,世袭制度的概念深入人心,被广大民众广泛接受。
自汉代起,尽管官职的授予往往倾向于士族和官僚家族,存在一定程度的世袭现象,但正式的法律制度已不再支持家族世代担任特定职务,即世袭制在法律上被废除。
魏晋时期,世袭制进一步细化为世袭罔替和有限世袭。世袭罔替意味着爵位可以无限次承袭,且承袭者将继承上一代的爵位等级;而有限世袭则规定承袭次数有限,每次承袭爵位等级会递减,继承者只能继承比上一代爵位低一级的位阶。
到了宋朝,爵位的世袭制进一步演变,类似于英国的终身贵族,明确规定爵位不再能世袭。这标志着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
明朝时期,皇族的封爵享有世袭罔替的权利,公、侯、伯等爵位也有一定的世袭可能。然而,清朝的世袭制度更为复杂,铁帽子王的爵位是世袭罔替的,其余爵位则实行递降制度,每承袭一次降一级,但降级到一定阶段后就不再继续递减,以保持爵位的传承。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其中可分为*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