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07: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6:09
浦江郑宅镇,坐落在仙华山南、浦阳江畔,白麟溪穿镇而过,环境优美,历史悠久。其得名源自明代郑氏族长担任粮长,为朝廷输送赋粮,从而受到朱元璋的赞誉。
秦汉时期,税收采用田租口赋力役制度,战乱和灾荒使税收执行困难。曹操时期改行“租调法”,强调按土地和户头征税。隋唐时,*不鼓励聚族而居,直到唐代杨炎税制改革的“两税法”实施,家庭规模对税收影响减弱,宋代提倡“孝”道,鼓励大家庭合居,如郑宅的郑氏家族便是如此,从南宋开始,族人合食共居,规模庞大,达2000多人。
明朝初年,朝廷征收田赋繁重,朱元璋创新粮长制度,选拔当地富有威望的大地主担任粮长,负责田赋的收缴和运输。这些粮长不仅享有特权,如参与诉讼裁判,犯法可纳钱赎罪,还能获得皇帝接见和封赏。郑氏族长凭借出色的粮长职责,得到了朱元璋的接见和表彰,甚至获得了朱元璋的亲笔题字和宋濂的引见,显示了这一制度对地方精英的激励作用。
因此,明代粮长制度的实行,不仅解决了赋税征收的问题,还通过“以良民治良民”的方式,实现了对地方精英的笼络和激励,体现了朱元璋政权的社会治理智慧。郑宅镇的郑氏家族,就是这一制度下的一个成功案例,他们通过集体行动和孝义精神,赢得了明初朝廷的认可和表彰。
梁方仲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史学家;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最早以现代统计学和社会调查的方法进行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也是利用地方志、档案、族谱、契约、文书等非正史资料研究“王朝制度和地方社会的学者最成功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