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老婆会吃醋吗?好多电视剧里的戏都这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19:3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21:40
一种独有的民间戏艺“布袋戏”,堪称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璀璨奇葩,仅在湘西南宝庆府一个偏远山村——燕窝岭的刘氏家族中数百年代代传承。虽曾几经厄运、几近湮灭,终究还有传人,是为大幸。
近年,我迷上了传统的民俗文化。在对家乡隆回及周边县份民间民俗文化的采集梳理中,竟意外地发现当年宝庆南路“被窝戏”的踪影,让我惊喜不已。从邵阳市群艺馆一位专门考察民间艺术的老馆长覃保来先生那里了解到,“被窝戏”老艺人的聚居地在邵阳县南部一个叫“燕窝岭”的小山村。时过境迁,说是现今就只剩下刘永章、刘永安家两副残缺不全的戏担了。
选了个暖日融融的好天气,约了好友、民俗摄影家雷光明先生一同前往燕窝岭。这是一个以土砖造屋而拼成的不足百户人家的古老村落,安详而静谧。男人都做工去了,女人们则撒落在春日门口的阳光里搓衣、绩麻、做鞋、洗发、带孩娃,不时总有春燕飞舞着从木制的门框里进进出出,原来每户人家门框里面的堂屋楼枕下都有燕子窝,且是主人刻意在楼板下的楼枕上搭有专为燕子衔泥建窝用的竹篾小平台。难道这才是“燕窝岭”的由来?
几经打听,方知艺人刘永章外出打工去了。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径直来到刘永安家。家人说他在村口帮人拉电缆架电线,马上去喊人回来。刘永安很快就赶回来了,典型农民的憨态和一代艺人的精神都写在了他那张黝黑的脸上。待我们说明来意,他拍打过身上的尘灰,挪过条竹凳,就斜靠在门边泻满阳光的土墙上,猛吸几口手卷的喇叭筒土烟,和我们谈开了他家祖辈相传的“被窝戏”。
早在三四百年前,一刘氏先人为避战乱,挑着副被窝戏担子从江西某地逃难过来,流落到湖南宝庆府南路一带(现今邵阳县九公桥),最后在燕窝岭落脚、繁衍生息,并世代以“被窝戏”维持生计。明末清初的鼎盛时期,燕窝岭刘氏家族竟拥有100余副戏担,其演出的踪影遍及江浙湖广。最让刘永安骄傲的,是他的师叔著名被窝戏艺人刘恒贵,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随同国家文化代表团赴印度、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献艺演出,这是他们刘氏被窝戏艺人珍贵的荣誉。
“被窝戏”也被叫做“布袋戏”或“扁担戏”,都是一人一副戏担,各个剧目中不同人物木偶出场的念、唱、做、打及生、旦、净、丑的道白,还有演出中大锣、小锣和鼓、钹的击打及鸡喇子的吹奏等,全都靠艺人的嘴巴和手脚协调并用独自承担,演绎出了一幕幕帝王将相的炎炎史事和世间的百味人生,实在是不可思议。
刘永安十几岁就跟叔叔刘恒义学戏,每天天刚亮就要爬起来练嗓子、背台词、学唱功。白天,他帮师傅挑着戏担串了王村走李庄,演了东街演西乡,唱过“十八扯”,唱了“火焰山”,唱完“长坂坡”,再唱“祝家庄”……夜到住地,随意弄口饭菜塞饱肚子,就又要手指顶着几个木偶头,向师傅讨教各类人物的举手、投足、打揖、让座、牵马、踢腿、捆缚、使枪和弄棒。或就一个人跨坐在那条板凳上,凳子下面的机关前安小钹后挂锣,两只脚尖翘起各套一根小绳索,右脚尖踏下钹就响,左脚尖踩下敲大锣;嘴巴子要唱要讲、要哭要笑,还要把含在口里的鸡喇哨子吹得呜啦呜啦叫;右手要打左边的鼓,左手要敲上面的锣,时不时又要赶紧腾出手来舞弄木脑壳……反反复复如此练完下来,每每都要累得人懵、屋动、手麻、脚硬、腰杆子痛哟!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后,刘永安的被窝戏技艺日渐成熟,就学着师叔的样,常常借着农闲的机会,挑起担子戏走他乡,既能挣些钱米聊补家用,也可在外头看看世界,自是有苦有乐。“嘿嘿,放下担子搭起台,锣鼓一响有人来;讨个铜钱要碗米,唱出猴王打妖怪!”他一边念顺口溜,一边起身往屋里走。片刻,就把曾经跟随他走过数十个风雨春秋的那副老戏担搬了出来,一一摊开让我们看。虽然陈旧破烂不已,终究还是“满朝文武满朝臣”,样样俱全。最让我眼亮的,却是那木偶头像的雕刻造型和绘彩,均系刘永安亲手所为。所有木偶都一袭古朴的粗陋、土俗和稚拙。这可要算做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了。
我请老刘为我们露一手,他笑道:“人老了,好多年冒唱了,牙齿也不关风了。”边说边收捡好行头,挑起就往院子中央的坪坪走去。
他随意在邻家借来一张方桌,将那根专用板凳往桌面上一放,一根扁担往板凳中间那小洞里一插,再将一床被单四周一围,他的老伴向会英也过来帮忙,顷刻就支好了他的人生小戏台,一切机关奥妙尽在其中。村子里的老少妇孺闻声纷纷赶来,把个小而高耸的戏台围在了中间。“永安好久没唱被窝戏了!”大家急不可耐。
六七十岁的艺人刘永安瞬间神采飞扬。只见他钻进那床被单围成的戏台里面,锣鼓一响,一出“武松打虎”的好戏开场。看戏的乡亲们即刻静了下来。演出中,艺人双手要同时灵巧支撑几个指上木偶上场,走路、踢腿、骑马、射箭、翻筋斗、使兵器、捆绳索,还要敲锣、打鼓、吹锁喇、含哨子、拉二胡,吹笛子、换木偶,双手和嘴巴忙得不可开交了,板凳底下的那一双脚被铜锣与大锣的绳子绊住也要左右开弓“哐且哐且”作响,嗨,真个令人叫绝!老艺人虽然嗓音略带沙哑,缺了颗门牙也稍有漏风,可他的手指还是那么灵巧,手脚和嘴巴配合得那般默契,念唱做打均有板有眼,各色人物的对话、道白、唱腔都字正腔圆……
近几年来,我对燕窝岭“布袋戏”老艺人刘永安做过几次深度采访,“布袋戏”系列摄影作品在世界民俗摄影专题大赛“人类贡献奖”中获奖,为后来邵阳县“布袋戏”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重操“布袋戏”旧业的刘永安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2016年1月13日, 我荣获“2015年度CSR中国文化奖”杰出贡献人物,应邀赴京出席辉煌的颁奖典礼。我与组委会联系沟通,特邀约邵阳县“布袋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刘永安老人一同进京,到颁奖现场献艺,受到全国政协、中宣部、文化部及人民日报领导、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文化界朋友们的一致好评。次日,又应邀到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展演,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赏,并约请北京卫视现场录制了节目。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21:47
你的想太多,男女演员很多戏都是靠错位借位拍摄,要不然你以为怎么拍的那么清楚!
被窝里黑漆漆的,不打光,啥都拍不到。。。所以必须借位拍摄。那也不是真床,如果是真床,大灯这么热,早就着火了,还拍个啥?
其次别看着爽,其实拍戏可累了,哪有心思想歪点子。。。现代戏还好一点,如果是古装戏,男女演员拍床戏可热死了。。。
现代时装还可以用涤纶的确凉。。。古装戏只能用棉麻了,你试穿一下就知道多热,还想那些事?呵呵→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