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懂列侯、关内侯、县侯、乡侯、亭侯,都有什么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05: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09:05
列侯的起源与秦国商鞅变法紧密相连,军功爵位制度的第20级,是列侯,原名彻侯,因避汉武帝名讳改为列侯。关内侯位居第二,排在列侯之下。秦朝的爵位既是军功标志,也能代行官职,如商鞅曾以左庶长、大良造身份实施变法。
列侯与关内侯的主要区别在于,列侯拥有封地,即食邑,地位相当于诸侯,而关内侯则无封地。在秦始皇时期,列侯封赏减少,如王翦、李斯、赵高等功臣并非列侯。刘邦建立西汉后,大量封赏,而非列侯贬值,而是对功臣的奖赏。
汉承秦制,列侯和关内侯地位有别,列侯封地可世袭,关内侯仅限本人爵位。例如霍去病虽有封爵,但其子霍嬗继承后因早逝而爵除。区分两者的方法是看赐爵还是封爵,赐爵通常为关内侯,封爵为列侯。
县侯、乡侯和亭侯是列侯按食邑等级划分的,东汉时,县侯为最高等级,以县为食邑;乡侯次之,以乡为食邑;亭侯最末,以亭为食邑。例如关羽为汉寿亭侯。东汉后期,封赏依据户口而非土地,如蔡伦封为侯。
封侯资格包括外戚、功臣、宦官和宗亲。东汉列侯中,县侯占比高,反映了外戚和宦官受宠地位提升。随着王朝衰落,封赏逐渐增多,土地资源减少,列侯封号变得更为谨慎,如曹操的名号侯。
三国时期,列侯地位进一步下降,魏晋时期,五等封爵制度下,列侯不再受重视。这体现了权力结构和资源分配的变化,以及国家对封赏策略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