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利与弊辩论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05: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0:42
网络语言的流行是现代通信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现象。从MM、菜鸟到恐龙和粉丝,这些网络术语迅速成为年轻人的新宠。然而,这些网络用语不仅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还开始渗透到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中,甚至在学生的日记、作文和毕业留言中也能找到它们的踪迹。
网络语言的普及引发了关于其对汉语影响的热议。2006年5月,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网络用语进行了分析,指出正确理解和评价网络语言,以及其发展方向和对母语可能带来的影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网络语言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日常用语,无论是在聊天室、论坛,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听到这些新型的语言表达。例如,某个中学女生的作文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句子:“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系我非常稀饭的。就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这种语言风格不仅在学校中流行,甚至在成年人的交流中也时有出现。
网络语言的广泛应用也引起了教育和媒体的注意。有报道称,在一次军事训练中,一名新兵在听到命令后突然喊出“我晕!”这让指挥官困惑不已。经过解释,大家才明白“晕”在网络语言中表示惊讶。
电视和报刊杂志等媒体对网络语言的采纳,进一步推动了其传播。例如,“超级女声”节目让“PK”一词广为人知,而“MM”、“GG”等词汇也频繁出现在各类出版物中。
网络语言的种类繁多,包括缩写型、谐音型、童语型和新语型等。它们以简洁、新奇和诙谐著称,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和追求个性的需求。然而,网络语言的模糊性、不规范性以及可能导致的沟通障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1.37亿,占全国人口的10.5%,其中以年轻人为主。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体为网络语言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网络语言的使用在增加,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已经明确指出,语文考试不会涉及生僻的网络语言,使用这些语言可能会影响得分。上海、福建等地已明确规定,在官方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网络语言。《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也几乎没有收录网络语言。
关于网络语言的普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些教师认为,网络语言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他们担心,这些不规范的表达方式会阻碍学生对传统语言的学习。然而,也有人认为,语言是活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网络语言的兴起是必然的,它将为汉语注入新的活力。
面对众说纷纭,我们不禁要问:网络语言应该被*还是被接纳?它能否成为传统汉语的一部分?
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徐伟标表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在开放中引导和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同时关注其普及现象。徐伟标认为,网络语言的使用场合和组成成分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规范。
一些教师指出,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阶段,对语言的鉴别能力较弱,应该避免使用网络语言。他们建议采取实时跟踪研究网络语言、在媒体和学校教育中*网络语言的使用、加强对网站的管理等措施。
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认为,我们不必将网络语言视为洪水猛兽,但也不能放任自流。他建议通过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兴趣,教会他们甄别健康网络语言的方法,以吸收有创意的网络语言。如果这些网络语言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它们最终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