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17: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天前
1943年8月,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失利后,转为防守,依托第聂伯河等地形进行顽强抵抗,构建了“东方壁垒”防线,企图保持对东部经济区的控制。苏军则由*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后改称白俄罗斯、乌克兰第1、2、3、4方面军)组成,总兵力达到263万人,装备先进。苏军的主要目标是消灭南部德军集团,夺取第聂伯河右岸的登陆场。
在第一阶段(8月~9月),苏军分头进攻,西南方面军于8月13日发起顿巴斯战役,随后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分别于米乌斯河和北顿涅茨河突破敌军防线,解放了顿巴斯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草原方面军攻克哈尔科夫后,向上第聂伯罗夫斯克推进,沃罗涅日方面军则在苏梅和第聂伯河地区建立登陆场。*方面军则向谢夫斯克和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发起攻击,推进至第聂伯河。
希特勒试图利用第聂伯河天然屏障,命令加速构筑防御工事,德军在河岸构筑了强大的防御体系,包括火力强劲的桥头堡和坚固的防线。然而,苏军攻势猛烈,德军防线难以抵挡。9月中旬,德军*后撤至“东方壁垒”,试图固守右岸,保护关键物资和战略区域。
9月上半月,苏军得到加强,大本营调整了各方面的作战任务,草原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向克拉*格勒和克列缅丘格进攻,西南方面军则向巴尔文科沃和扎波罗热推进。随着战局发展,苏军展开对第聂伯河右岸登陆场的争夺,德军在10~12月期间试图夺回失地,但面对苏军的防御,仅推进35~40公里。
在整个会战中,苏军的空中支援和地下抵抗力量对德军造成了重大压力,最终在11月,乌克兰第1方面军攻克基辅,建立了两个战略登陆场,而其他方面军也在莫洛奇纳亚河和第聂伯河下游取得胜利。第聂伯河会战展示了苏军在克服江河障碍和坚固防御方面的军事实力,也体现了苏联人民的英勇抵抗和战略协调。
苏德战争中,交战双方于1943年8~12月在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进行的一系列攻防战役。会战以苏军发动进攻开始,目的是解放左岸乌克兰、顿巴斯、基辅,并在第聂伯河右岸夺取登陆场,以贯彻苏军最高统帅部在1943年夏秋战局中向西南战略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