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9: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0 15:26
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位于肾脏的前上方,能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救命激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等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一旦肾上腺的某一部位发生肿瘤,相应部位的激素就会分泌紊乱,从而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不过要告诉大家的是,有10种肾上腺肿瘤可以囊变。
这10种肾上腺肿瘤可囊变
一、肾上腺囊肿
肾上腺囊肿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壁薄而光滑,囊内容物一般为液体成分。CT表现多呈均匀低密度,MRI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信号随囊内容物变化而改变,如囊内出血,T1、T2可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及囊内无明显强化。而假性囊肿或真性囊肿合并感染时囊壁可较厚,增强扫描囊壁可强化。可见斑点状、弧形钙化,囊壁钙化。囊壁或囊内的钙化对于肾上腺囊肿的定性诊断较具特征性,尤其是囊内钙化是真性肾上腺囊肿较可靠地征象。
二、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
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由扩张的淋巴管组成,含有淋巴基质和光滑的内膜。CT表现为囊状低密度影,可见间隔,约15%的淋巴管瘤囊壁可见针状、斑块状、短棒状及形态不规则的钙化;增强扫描特别是延迟扫描可清晰显示间隔。囊性淋巴管瘤CT值取决于囊液中的成分,如果囊内含有较多脂质时,则密度相对较低,而囊液中含蛋白较多时密度相对较高。
三、肾上腺畸胎瘤
肾上腺畸胎瘤是源于胚胎的残留肿瘤,多含有2个或3个胚层组织,囊肿主要由角化物、软骨、牙齿、皮脂和毛发等组成。钙化是肾上腺畸胎瘤的特征性CT表现,多表现为斑点、弧形或蛋壳样钙化。脂肪密度或信号是另一典型影像学表现。增强扫描实质部分轻度强化,肿块包膜及分隔强化明显,囊性部分无强化。
四、肾上腺血肿
肾上腺血肿有外伤性和非外伤性原因。最初血肿CT表现为高密度,CT值为50~90HU。随着血肿的吸收,随访通常可以发现密度逐渐降低接近水样密度。肾上腺血肿的MRI表现可以反映血红蛋白从急性到慢性降解的演变过程。血肿急性期在T1WI和T2WI上均呈不均匀信号,在T2WI上信号常较低,这是因为与细胞内脱氧血红蛋白有关。约1周后,亚铁血红蛋白氧化变成高铁血红蛋白,血肿在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良性血肿影像随访血肿会逐渐缩小。如果血肿没有完全吸收,影像学特征类似囊肿,增强扫描没有强化,但是当血管纤维包裹形成后可以出现周围环状强化。
五、良性嗜铬细胞瘤
良性嗜铬细胞瘤肿瘤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瘤内常伴出血、坏死及囊变,血供丰富;恶性嗜铬细胞瘤形态多不规则,实性成分多,瘤内坏死区亦不规则,边界模糊,侵犯周围器官。CT平扫表现为肾上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的肿瘤,直径多为4~6cm,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中央更低密度区为坏死所致,实性成分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延迟期持续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呈低密度。MRI信号不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类似于肌肉;T2WI多表现为不均匀低、中、高信号。
六、肾上腺皮质腺瘤
肾上腺皮质腺瘤是肾上腺皮质的良性肿瘤,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腺瘤内大量的细胞内脂质在化学位移图像上相应地信号强度衰减,可用来对腺瘤内脂质进行定量测定。
七、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组织,多发生在儿童,大约60%的患者年龄<2岁。CT表现肿瘤通常较大,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瘤内常有出血、坏死及无定形的粗糙钙化。肿瘤包绕血管、侵犯脊柱旁肌肉和神经孔比较常见,但血管侵犯少见。T1WI肿瘤信号略低于肝脏和肾髓质,T2WI肿瘤信号高于肝脏,与肾脏信号近似。肿瘤内信号不均匀是由于瘤内出血和坏死造成。
八、肾上腺皮质腺癌
肾上腺皮质腺癌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及30~50岁,发病年龄呈双峰。CT表现为巨大肿物伴有中央坏死区低密度,肿瘤呈分叶状,边缘不规则,通常直径>6cm,可侵犯邻近器官和下腔静脉,肿瘤密度不均匀,瘤内常有出血、坏死,肿瘤中央区域常见沙粒样钙化,非坏死区平扫CT值45~75HU,密度较高,坏死部位CT值15~20HU,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迅速不均匀强化,而延迟期持续强化,强化特点为“渐进式”,而非“快进快出”。这是因为肿块体积巨大,血供丰富,肿瘤瘤巢之间存在大量血窦样间质成分,故而呈渐进式强化。
九、肾上腺神经纤维瘤
肾上腺神经纤维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可以发生在神经末梢或沿神经干的任何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较多见,发生于肾上腺较罕见。
十、肾上腺转移瘤
肾上腺是转移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尸检中近1/4恶性上皮肿瘤患者有肾上腺转移。常见原发肿瘤包括肺癌、乳腺癌、肾癌和黑色素瘤。转移瘤体积较大,大多数>2cm,边缘不规则,常有坏死,并侵犯周围结构,肿瘤的同侧常不能见到正常肾上腺,CT及MRI密度、信号不均匀,T2WI肿块实质信号强度近似脾脏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