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何为“悟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9: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14:45
蒋勋先生曾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读《红楼梦》时,仿佛将其视作一部佛经。
尽管我对《红楼梦》的阅读时间不长,累计不过两年,但我渐渐在其中发现了作者埋下的禅意。反复思考后,我发现其中关于“人需寿几何”,“人生价何在”的讨论,实际上比其他小说的格局更为宏大。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红楼梦》中一段我非常喜欢的情节。
在第三十一回,宝钗在生日时点了一出戏,《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贾宝玉不解为何宝钗要选这出戏,并表示自己最讨厌看热闹的戏。宝钗解释道:“这出戏的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写得极妙。”宝玉听后,央求宝钗念给他听。宝钗便念道:
“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这出戏又称《醉打山门》,讲述的是《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故事。鲁智深因抱打不平打死屠户郑关西,被官府通缉,潜往五台山削发出家,但因其嗜酒成性难以戒酒。一天,在山下的亭子里遇到一个酒贩,酒劲上来后,他走到山门打坏金刚,大吐了一场。酒醒后,他后悔不已,方丈只好把他打发到大相国寺。而这只《寄生草》,就是鲁智深辞别方丈时所唱的。
在《红楼梦》的情节中,宝玉听薛宝钗讲完这首《寄生草》后,喜得拍膝画圈,称赞宝姐姐无书不通,无书不晓。然而,紧接着,史湘云因心直口快,当众说林黛玉长得像戏子“龄官”,宴会不欢而散。宝玉分别劝史湘云和林黛玉,却两头受气。
(这里多说一句,林黛玉其实并不恼湘云当众说她长得像戏子,因为史湘云的心直口快是大家都知道的,两人闹完脾气第二天还能手拉手一起怼宝玉。林黛玉恼的其实是宝玉使眼色,这代表在宝玉的心里,她就是个小心眼的人。)
剧情继续,宝玉失落之际回到房中,袭人劝他:“他们既随和,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宝玉反驳道:“什么大家彼此?你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谈及此句,宝玉忍不住流泪,在袭人离开后又细细品味此句,遂大哭起来。提笔自己添了一首《寄生草》:
“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
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
到如今, 回头试想真无趣!”
写完,还添了一首偈子(即佛经中的唱颂词。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宝玉在写完这首《寄生草》和偈子后的第二天,黛玉、宝钗及湘云三人一起来到他房中找他玩。黛玉随手拿起他写的诗稿,扫了一眼。袭人问黛玉这上面写的什么,书中没有提到;反而宝钗后来看到,作者借宝钗之口读了出来。
即使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对他身边的女孩们最下功夫,时时刻刻都想讨好所有人。比如湘云和黛玉都生气时,他想从中调解,但“好心”却适得其反,惹得双方都恼他。于是便有了“悟道”的心思。对于宝玉的想法,宝钗最为担心,她觉得“这些道书机锋,最能移性”,于是把宝玉填的《寄生草》和偈语“撕了个粉碎”,叫“快烧了”。但黛玉却十分坦然,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说。”果然,黛玉几句话就把宝玉问得哑口无言。
后黛玉又说,偈子的末二句“还末尽善”,便又续了两句。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在这里,埋下了宝玉出家的伏笔。
贾宝玉后来出家,不可能是因为要悟道,因为林黛玉明说了宝玉“悟道”的心思是“为一时感恨而作”,故而几下就把他点醒了。
还有一句著名的批语,宝玉出家是“悬崖撒手”。
在第二十一回,宝玉“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得”后,庚辰本有一段双行评批写道:
宝玉之情,今古固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第三大病也。宝玉看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能有“悬崖撒手”一回。
在第二十五回,“他二人竟渐渐的醒来”处,有眉批写道:
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
“悬崖”一词,最初是佛语,其实也就是关键时刻、重大考验的意思。
到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红楼梦》中其他出家的人都是因为什么?
比如甄士隐,他是在丢了女儿,房子连同财产都被烧了以后出家的。再比如柳湘莲,他是在尤三姐(他的未婚妻)当着他的面自杀后出家的。他们都是在受到极大的打击之后选择了出家,而并不是因为要“悟道”才出家的。
贾宝玉在后文中也不会例外,林黛玉死后,贾家会被抄家,而薛宝钗与他的观念不合,(从薛宝钗和林黛玉看到诗稿截然不同的反应就能看出)。贾宝玉这时才会发现自己已经“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个人走向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顺便说一句,高额的续书里贾宝玉是为了要悟道出家的,这完全和前八十回的伏笔不符,以后会写一些这方面的文章)
贾宝玉一开始觉得自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是因为他发现他为黛玉湘云(也可以泛看成他身边的这些姑娘们)付出的这些心思都是费力不讨好,故而他认为他身边的这一切富贵荣华都是无用的。
但贾宝玉出生长大在富贵乡,他现在的这个理解现而是不成熟的。等到真的林黛玉去世,贾家被抄,他和薛宝钗每日为了生计而苦恼的时候,他才会真的体会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其实并不是抛弃了一切,而是一切都已经抛弃他了。因为一身孑然,所以再没有什么可牵挂的。
《红楼梦》最精妙的所在,就是书中的每个人在剧情发展中都会有成长,而这些成长往往体现在细节里。贾宝玉曾经对“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定义是自己这富贵身躯无用,想要丢弃;但等他真正失去一切之后,他对“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定义就会和第三十一回的时候截然不同。
那从悟道的角度来讲,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用《心经》的说法解释的话,那便是:以无所得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其实自从魏晋时期开始,中国有一大部分小知识分子的理想就是能做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但真正能舍去一切的却没几个。宝玉听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后要悟道,结果黛玉一句“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就怼回去了。
到底大部分人的“悟道”是和宝玉、甄士隐、柳湘莲一样悬崖撒手。他们的“悟道”并不在于是否真的有慧根,也不在于是否真的有佛缘。而是他们失去了一切后变得无所畏惧,在放下一切的同时也断绝了一切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