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8: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5:36
斯德哥尔摩效应,也就是著名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源自1973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劫持事件。银行劫匪挟持了三名人质,警方包围了现场,试图谈判释放人质。然而,当警方试图接近时,令人惊讶的是,人质竟然帮助劫匪逃跑,甚至为他们挡*。这种在危急情况下,受害者对犯罪者产生情感并协助他们的现象,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精神症候群”。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报业大亨赫斯的女儿被新人民军绑架,她不仅存活下来,还加入了*,参与了银行抢劫。这种现象并非个案,长久遭受*的人,如一些古老的民族,他们的苦难如此深重,以至于他们对施暴者的恩惠视作慈悲,甘愿放弃自由的希望,这正是“斯德哥尔摩心理症”的体现。这种心理状态是长期受压迫和暴力影响的结果,使他们难以摆脱对暴虐者的依赖和认同。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揭示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可能产生的复杂心理反应,即从恐惧和反抗转向某种程度的共情与合作。它提醒我们在处理类似事件时,不仅要关注暴力本身,还要关注被暴力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康复。
症候群:英文为Syndrome,本意是指因某些有病的器官相互关联的变化而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后有指某一些人因相互影响而达成一致的意向。如“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是指在劫持事件中,人质因同情劫匪而同其达成一致,不同警方配合,反而帮助劫匪对对付*。因其最早在斯德哥尔摩发生,而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