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6: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2 14:47
孔子在《论语·学而篇第11章》中阐述了孝道的深入理解。他认为,当父亲在世时,子女应观察并理解其志向,这是孝的初步体现;而在父亲去世后,考察其行为举止则是检验孝心的关键环节。如果一个人在父亲离世后的三年内,依然坚守并实践父亲所倡导的合理内容,不随意改变,那么这可以被视为真正的孝道。
然而,这种观点并非绝对,鲁迅在《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提出质疑,认为将三年无改视作孝的标准过于保守,甚至可能成为束缚后代进步的病根。他认为,真正的孝顺应该鼓励子女超越父母,推动自身和时代的进步。历史和时代在不断前行,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不能停滞不前,如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因此,孔子的这一观点虽然强调了对先辈的尊重和延续,但也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来看待。尽孝的方式不应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遵从,而应包含理解和接纳后代的独立思考与成长。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2 14:50
孔子在《论语·学而篇第11章》中阐述了孝道的深入理解。他认为,当父亲在世时,子女应观察并理解其志向,这是孝的初步体现;而在父亲去世后,考察其行为举止则是检验孝心的关键环节。如果一个人在父亲离世后的三年内,依然坚守并实践父亲所倡导的合理内容,不随意改变,那么这可以被视为真正的孝道。
然而,这种观点并非绝对,鲁迅在《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提出质疑,认为将三年无改视作孝的标准过于保守,甚至可能成为束缚后代进步的病根。他认为,真正的孝顺应该鼓励子女超越父母,推动自身和时代的进步。历史和时代在不断前行,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不能停滞不前,如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因此,孔子的这一观点虽然强调了对先辈的尊重和延续,但也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来看待。尽孝的方式不应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遵从,而应包含理解和接纳后代的独立思考与成长。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