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12: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19:50
自20世纪中叶,人类通过新技术*掌握了强大的科学力量和物质力量,迫使自然界竭尽所能地为人类服务,物质财富大量涌流,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种灾难性的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然而,现代新技术*所带来的并非全是福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科学因此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并迅速发展,以生态科学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成为了当代人类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对生态科学进行概括与总结的结晶。
生态危机,主要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危机与生态失衡相联系。1949年,美国学者福格特首次提出“生态平衡”的概念,强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指出环境阻力因过度砍伐、森林火灾、过度放牧、不良耕作法、种植过度、土地结构崩溃、地下水降低、野生动物灭绝等原因而迅速增加。
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包括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耗短缺和环境污染。人口激增导致土地、森林、草地、渔场、水资源、能源和地下矿藏的开发加剧,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增大。自然资源消耗短缺表现为非再生性资源的枯竭、短缺、污染和可再生性资源的锐减、退化、濒危,其中土壤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等问题尤为突出。环境污染表现为酸雨蔓延、臭氧层耗损和温室效应。
对于“生态危机”的反思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是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源。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和发展观,即追求经济增长、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使得人类能够以从前无法想象的巨大力量来燃烧、砍伐、挖掘、移动、改变各种各样的物质,从而严重地损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全球性“生态危机”也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是社会异化的产物。
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是生态科学。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生存之科学”,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生态学中的整体的观念、循环的观念、平衡的观念和多样性的观念,以及生态规律,构成了生态自然观的重要理念和科学根据。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组织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和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西方学者以环境伦理学的形式展开的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提倡自然权利论和内在价值论,即所谓的生态自然观。其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