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1: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11:38
甲骨文,是中国商朝(公元前1400年)的文字,因其刻于兽骨或龟甲之上而得名。这些文字是用契刀刻划而成,又称"契文"或"契刻"。大部分内容是王公贵族的占卜记录,故也叫"卜辞"。由于主要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县的殷墟,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是"殷墟文字"。甲骨文被认为是书法的起点,因为它包含了中国书法的三大要素:用笔、结字和章法,而之前的符号并不完全具备这些特性。
甲骨文的首次发现可追溯到清朝末期,光绪二十五年以前,最早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的洹河南岸被发现。起初,当地人误以为是龙骨,卖给药店。直到1899年,王懿荣的发现揭示了其研究价值,自此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等多位学者对甲骨文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搜集,其中罗振玉的贡献尤其突出,他为甲骨学奠定了基础。
甲骨学的研究成果丰富,刘鹗的《铁云藏龟》是最早的著述,随后孙诒让、罗振玉等人的著作相继问世。国外学者如欧美传教士和日本学者也对甲骨文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发表了许多专著。近三十年来,董作宾先生对甲骨学的贡献显著,他根据卜辞将研究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通过不同书体和字形变化,研究了五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代表人物。
例如,武丁时代的书法风格宏大雄伟,而祖甲、祖庚时期的书风则更为严谨。随着时代变迁,书体风格也有所转变,反映出卜师们风格的演变和时代的更迭。每个时期的甲骨文都反映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时代风貌。
宝鸡市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性博物馆。在陕西省宝鸡市内古金台观里,建于1956年,初称历史文物陈列室,1958年更名为宝鸡市博物馆。建筑总面积2250余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 598平方米,古建筑面积910多平方米。藏品1.1万余件 (组),其中铜器5740件 (组),大部为西周青铜器,一级藏品45件。其中最著名的是何尊,上有铭文 122字,记载周初武王、成王规划治理天下、营造成周 (今河南洛阳附近) 的事。该馆举办有《西周历史文物基本陈列》 ,集中反映西周王朝的兴衰史。还举办一些西周墓葬出土文物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