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方法:始于可视化,成于管理机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20: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22:09
很多管理者都有一个愿望,希望能直观地“看见”团队的工作情况,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然而,在软件研发领域,工作内容和过程的可见度往往较低,给管理带来了困难。因此,当这些管理者接触到“看板”这一工具时,很容易就接纳了它,因为看板的可视化效果一目了然。确实,可视化是看板的核心实践之一,但这也可能使得管理者们忽略了看板背后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方法。
研发团队在尝试使用看板时,可能发现工具的实用性有限,导致团队成员对看板的使用兴趣下降。团队反馈,看板最初能帮助他们了解团队的工作情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似乎越来越有限。看板工具的不趁手性,加上管理效率的下降,导致了看板的使用率逐渐降低。
团队觉得看板不好用的原因主要在于:更新动力不足、工作汇报的依赖性、价值流设计不合理以及WIP数量控制不严。这些问题导致看板的作用受限,团队成员不愿意继续使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看板的核心实践入手,建立一套可运转的管理机制。
首先,实现可视化价值流动至关重要。这意味着不仅要展示工作进度,还要体现工作的价值增加过程。对于软件研发团队,需要细化价值流,包括跨职能交接的节点,确保价值流从现状出发,真实贴合团队实际情况。这可能涉及需求、系统功能、任务三层的价值流梳理,以确保价值流动的透明性和效率。
其次,明确流程规则是保证团队协作顺畅的关键。通过定义不同阶段的完成标准(DoD),如开发完成的标准、测试部署的时间窗等,可以促进团队成员对工作流程的理解和遵守,进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控制在制品数量也是看板管理的核心。通过限制同时进行的工作数量,减少工作并行,有助于团队聚焦于关键任务,提高工作流的效率。在个人层级设置WIP数量限制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以促进团队内部的工作聚焦。
管理工作项流动,促进流动是看板应用的核心目标。识别工作流中的阻碍和积压阶段,结合数据驱动的改进策略,可以帮助团队持续优化工作流程。引入电子看板,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度量,提升管理效率。
快速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也是关键。通过站会、看板填充会等协作机制,建立团队的快速反馈渠道,促进自发的持续改进。定期的检视和回顾会议,可以探索改进机会,推动团队不断优化看板实践。
为了帮助组织改善研发管理水平,结合电子化看板工具,可以从明确需求体系、建立流转规则、降低并行促进聚焦、管理工作项流动并度量、建立团队活动节奏等方面着手。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可以实现团队级和组织级的成效提升,促进协作效率和交付能力的提升。
总之,通过深入了解和应用看板方法的核心实践,结合组织的具体需求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可以充分利用看板工具,实现更有效的团队管理和项目协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工具的可视化效果,更重要的是构建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以实现持续的改进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