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18: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04:09
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内放射生物学研究崭露头角,众多学者聚焦于细胞核染色质中的DNA,以探索哺乳动物细胞对电离辐射高度敏感的机制。DNA通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脱氧核糖核蛋白(DNP),一些学者推测这种结合可能保护或减轻辐射对DNA的影响。吴祖泽团队并未止步于此,他们运用精密的检测方法,深入探究。
为了获取更自然的核酸样本,吴祖泽与技术员长时间工作在0~4℃的冷室中,通过反复实验,他们发现了一个意外的现象:经电离辐射处理的DNP中的DNA损伤程度,竟然超过了单独照射的DNA。这一发现颠覆了当时的认知,他们提出DNP中的蛋白质可能通过能量传递等方式加剧了对DNA的辐射损伤。这一发现对于辐射损伤原理解析具有重要价值,其论文成为了中国早期辐射原作用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这次科学实践给吴祖泽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坚信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特别是对于实验科学工作者。他一生科研活动中始终坚持这一准则,始终将科学实践放在首位,重视亲手操作,这种严谨而务实的科学态度贯穿了他的一生。
吴祖泽,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血液学家。在我国血液学研究领域首先引入并传播了造血干细胞的理论和技术。系统研究了造血干细胞的辐射损伤与恢复。推进了国内胎肝移植与自体循环血造血干细胞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深入研究了胎肝中刺激造血、刺激肝细胞生长以及低分子抑瘤物等三类因子的纯化及生物学特性。为人类医治白血病、放射病、重症肝炎等难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荣誉成就: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