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发现国有企业3类13项共性问题及审计建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18:1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5:56
近年来,审计发现本地县属国有企业在产业投融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共性问题,需重视。
首先,县属国有企业在资本运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经营不善、转型困难、长期亏损;资产管理不规范,如工程资产未及时登记产权、注入资产未入账、投资项目收益未及时清算等;债务比率高,偿债压力大;专项债券资金使用不当,存在挪用、截留、滞留现象;出借资金或对外担保规模过大,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其次,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如企业重大资产购置未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无集体决策记录;部门间工作脱节,业务、财务等部门缺乏有效沟通,业务处理笼统,接替人员难以接手;合同控制不完善,借款、采购、委托施工等未订立合同;建设项目管理不规范,未实施招标采购,多数建设项目未进行工程结算与财务决算。
再者,财务管理方面,财务核算不规范,预算管理不完善,成本核算虚假、财务决算形式化、应收账款周期长;人为调节收入、利润,收取费用先挂账,开票部分转收入,未开票部分挂账;财务凭证不完整,缺少关键签字与支撑资料,会计资料真实性难以保证;财务报销流程存在漏洞,部分人员不清楚报销详情,仅按固定流程签字,监管缺失。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审计建议:
一、加强沟通协作与监管。国资主管部门需完善监管方式,厘清监管与企业间的权责边界,建立权责清单,清单内事项减少审批或事前备案,清单外事项由企业自主决策。同时,监督部门应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确保经济业务与财务收支合法、高效、安全运行。
二、优化布局结构,提高运营效率。遵循国家关于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方针,加强产权保护,优化产权管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整合重点项目,治理处置“僵尸企业”与特困企业,清退低效无效资产。
三、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提升管理水平。在重大资产处置、物资采购、资金支付等方面,严格“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履行集体决策程序,规范会议记录;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对重大建设项目,需履行审批、招投标、合同签订等手续,完工项目应及时结算与审计。
四、完善机构设置与财务核算。完善公司管理层及各部门职责分工,科学配置财务岗位人员,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财务核算,遵守会计准则,确保收支有据、账务合规、核算准确及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对无依据或依据不足的收费、支付决策,重新按程序报批;完善财务基础资料,建立电子档案。